作者: 孙宜君
诗词选集。选编者童怀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十六位同志的集体笔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所收诗词是1976年清明节前后在天安门广场张贴、朗诵或散发过的部分作品。共分为三辑:第一辑收诗、词、曲共117题515首,挽联40幅;第二辑收自由体诗59首;第三辑收悼词、祭词、誓词、散文诗等49篇。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竭力压制广大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人民群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同年4月5日清明前后掀起了巨大的抗议运动。北京数百万群众连续几天汇集于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和挽联,张贴、朗诵诗词与祭文,以表示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悼念和对“四人帮”的愤怒斗争。此举当即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共鸣。人们冒着政治上获罪的危险,进行写作、张贴、朗诵、记录和传抄。许多作品不胫而走,被辗转抄阅和秘密收藏,用以鼓舞自己为争取真理与光明而斗争。天安门诗词是这次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诗词的作者大多数是无名的群众。作品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居多,也有为数不少的自由体新诗和散文诗。诗抄中《总理和人民》、《扬眉剑出鞘》、《向总理请示》、《长相思》、《特殊的祭奠》等作品是其代表作,艺术质量较高。自然,诗抄作品因多属为斗争而写的急就之作,难免有的作品在艺术上缺乏新鲜的创造和精心的锤炼。天安门诗词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们思想上政治上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巨大的鼓动性,或哀悼总理缅怀先烈,或怒斥敌人揭露丑类,或陈述心志倾吐誓言,无不有真切的战斗思绪和鲜明的爱憎感情,充溢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必胜豪情。许多诗饱醮着人民的血泪,构思机智,格调悲壮,兼犀利与深情于一身。它们是血泪写下的哀歌,也是怒火锻造的匕首。天安门诗词的创作热潮,显示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以文艺为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伟大力量,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抄录、搜集、收藏、整理和编辑出版天安门诗歌的工作中,童怀周和七机部五二〇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革命诗抄》编辑组,贡献最大。除这本选集外,另外出版的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天安门诗抄一百首》(1978),北京出版社的《天安门诗文集》和《续集》(1979),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革命诗抄》(1979)和《四五诗选》(198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