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善思的刘安与《淮南子》·《淮南子》中的逻辑故事·轮扁斫轮》注释|译文
桓公读书于堂,轮扁①斫轮②于堂下。释③其椎④凿,而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何书也?”桓公曰:“圣人之书。”轮扁曰:“其人焉在?”桓公曰:“已死矣。”轮扁曰:“是直⑤圣人之糟粕耳。”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工人焉得而讥之哉!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然。有说。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大疾⑥则苦⑦而不入,大徐⑧则甘⑨而不固⑩,不甘不苦,应于手,厌B11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B12其实,穷B13而死,独其糟粕B14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轮子的工人,名字叫“扁”。②斫(zhuó)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③释:放下。④椎:锤子,敲击的器具。⑤直:只是。⑥大疾:太快。⑦苦:急。⑧大徐:太慢。⑨甘:缓。⑩固:牢固。[[!B11]]厌:满足。[[!B12]]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B13]]穷:最终。[[!B14]]糟粕:酒渣,比喻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与“精华”相对。
【译文】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名叫“扁”的匠人,正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他放下了手中的锤子和凿子,问齐桓公说:“君王,您正在读什么书?”齐桓公回答说:“我在读(记载)圣人之言(的书)。”扁又问:“您说的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扁接着说:“那您读的只是圣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勃然大怒,说道:“我读圣贤书,你这个匠人凭什么讥笑我!你能说出个理由就罢了,如果说不出理由,我就杀了你!”轮扁说:“好的,我说出道理来!我尝试用我做车轮的体会说说这件事。砍削车轮,如果动作太快就会急而不入木;如果动作太慢就会松缓而不牢固。如果做到不缓不急,就能够得心应手,但是达到这样巧妙的程度,我却无法用言语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所以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学得这套本领,因此我七十岁了,还得亲自动手造车。如今圣人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代圣人留下的肤浅粗略无用的东西了。”所以老子说:“可以用言语文字描述的道并非不变的道,可以用言语文字描述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
【评说】成语“轮扁斫轮”源于此典故。人的某种精神境界,某种情感体验,以及某种纯熟的技艺有时难以用语言充分表达。这个故事触及了语言和思维的微妙关系,说明人的语言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轮扁说得没有错,很多道理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在无能力清楚地表达思想的情况下,也许沉默反而更好,“此处无声胜有声”和“沉默是金”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