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取消了的“鉴定”之行

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取消了的“鉴定”之行

粉彩百花盘(民国)作者收藏

2007 年 4 月的一天,我正与友人交谈,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电话的是我的一位老上级刘主任。

“用秀啊!有一件事麻烦你:我舅舅今年已经 86 岁,当年是东北抗联老战士,家在沈阳,离休后他将薪金全都用于购买文物,现已收购几百件,正准备献给博物馆,却不知真伪和价值,在你‘五一’长假时,咱俩到沈阳去一趟,你先给鉴定一下,然后再作打算。”我当即应允。不过我深知现在假东西随处可见,真东西凤毛麟角,我生怕他舅舅的藏品有假,于是便说:“咱们可以去,不过我的鉴定意见不要对他讲,我担心有些东西不对,讲了老人会承受不了。”“也对!”刘主任说,“这样吧!老人家曾经送给我十几件,你先看看这些东西的真伪,然后再决定去还是不去。”我说:“这样比较稳妥。”

我如约来到他家。刘主任小心地将一包包纸打开,东西一亮相,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最先露头的是一只一尺长的“玉猪龙”。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典型器,一般取材于辽宁出产的岫岩玉,红山文化玉器都有孔,此物既不属于岫岩玉又无孔,而且体量大得出奇,一看就是假货。接着又是“青铜器”,这种东西是用一种长条的软纸一圈圈地裹起来的,剥下后光纸就堆了一堆。“青铜器”共两件,一件为“壶”,一件为“簋”,却又有些变形,显得不伦不类,铜锈也是做出来的,与青铜真器相去甚远,毫无疑问两件全是赝品。随后又是些“玉件”、“古陶”之类。“玉件”本身连玉都不是,均是用石头制作的,又是假货。“古陶”带绿釉,是仿唐代的“肥婆”,丑陋不堪,且釉色经过作旧处理,黯淡无光。看完纸包里的东西,刘主任又指着桌子上摆放的几件瓷瓶,说“这也是舅舅送给我的”。我刚进屋时,还以为是刘主任家陈设的现代瓷,经刘主任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敢情这也是那位老人用高价购买的“文物”。

没有半小时,所有东西全部“观赏”完毕,我不得不告诉我的这位老上级:“全部是地摊上最常见的假货。”刘主任说:“这都是老人视为珍宝的东西,他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买了文物。有些贩子专门去他家,到他门上推销,他全当成真文物收下。”

我半开玩笑地说:“是啊!贩子们的这些垃圾不卖给他卖谁?您的舅舅是从枪林弹雨里活过来的,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他喜欢文物却不是这里的‘虫’,而且又有些积蓄,贩卖假文物的人正是看准了这些才朝他下手,如果老人果断地拒绝,他们累遭闭门羹,也就不会再找上门来了。”

刘主任说:“舅舅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亲朋好友都劝他别再买了,老人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们不懂,我的事你们别管!’他曾将他的一部分收藏送给他的侄子,侄子将东西送到文物部门鉴定,人家也说都是假的,侄子将这个情况反馈给他,老人十分生气,叔侄关系也闹翻了,从此不再来往。”

“老人也是一片好心,以为那东西极有价值,准能升值,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中间的诡计和陷阱?”我遗憾地说。

刘主任难过地说:“我舅舅现已卧病在床,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将他多年珍藏的文物献给国家。既然是这种情况,我看沈阳咱也别去了,他已这把年纪,这张窗户纸还是别向他捅破了。”

我点点头:“是啊!不要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德高望重的抗联老战士带着悔恨和愤懑离去,如果有那么一天,还是让他安详而又带点迷惘地合上双眼吧!”

此次“鉴宝”之行就这样被取消,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文物收藏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投资文物又是充满了风险,一些人既不懂鉴定又不谙此中艰辛,干嘛非得涉足此道、染此一水、遭此不幸呢?

近年来文物艺术品投资整体“虚火旺盛”,而且赝品充斥市场,即使专业收藏者都很难分辨真伪,何况那些盲目跟风的普通人?像沈阳这位老者,如果真正喜好收藏,也一定要慎重出手,平时丰富自身知识,必要时更应从国家权威部门或真正懂眼的行家那儿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