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与子俨等疏》注释与鉴赏
晋·陶渊明
告俨、俟、份、佚、佟①:
天地赋命②,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④,亲受音旨⑤。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⑥?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⑦。自量为己,必贻俗患⑧。黾勉辞世⑨,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⑩,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
但恨邻靡二仲⑪,室无莱妇⑫,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 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⑬。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⑭。缅求在昔⑮,眇然如何⑯。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⑰。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米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⑱,归生、伍举班荆道旧⑲,遂能以败为成⑳,因丧立功㉑。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㉒,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㉓。济北氾稚春㉔,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㉕虽不能尔,至心尚之㉖。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 俨、俟、份、佚、佟: 渊明五子名。他们的小名依次是: 舒、宣、雍、端、通。② 赋命: 给人以生命。③ 子夏: 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④ 四友之人: 四友指孔子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子夏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四友”那样的人。⑤ 亲受音旨: 亲身受过孔子的教诲。⑥ 外请: 分外的期求。⑦ 与物多忤(wǔ): 与社会上的人事多不相合。忤: 违逆,抵触。⑧ “自量为己”二句: 自己思量这样下去必定招致世俗的祸患。⑨ 黾(mǐn)勉: 勉力,努力。辞世: 指弃官归隐。 ⑩ 孺仲: 即后汉王霸,据《列女传》记载: 王霸少立高节,不愿做官。他的好友令狐子伯父子都做了官。王霸见子伯的儿子容光焕发,服饰华美,举止彬彬有礼,而自己的儿子却蓬头垢面,不懂礼节。客人走后,自觉羞愧,遂久卧不起。妻子对他讲:“你何必忘了自己立下的志向,去替孩子们羞愧呢?”王霸听后,从床而起,笑着说:“是这样的!”从此终身不仕。⑪ 靡: 无。二仲: 指汉时求仲、羊仲二位隐士。⑫ 莱妇: 老莱子的妻子。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隐于蒙山之阳,躬耕而食。楚王请他出仕,其妻对他说:“可以给你酒肉的人,也可随时鞭笞你;可以授给你官禄的人,也可随时杀掉你。食别人的酒肉,受别人的官禄,都是受人所制。在这乱世中受人所制,能免除灾祸吗?”于是老莱子随妻子到江南隐居起来了。⑬ 羲皇上人: 泛指上古时代的人。羲皇: 指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⑭ 好疏: 甚少。⑮ 缅求在昔: 远远地回顾以往。⑯ 眇然: 渺茫。⑰ 大分: 大数,指寿命。⑱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管仲少时与鲍叔牙是好友。管仲穷困,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分财时管仲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不认为他是贪财。猜: 猜疑。⑲ 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伍举和归生二人友善。后伍举因罪逃往郑国,又自郑去晋国做官,归生为使臣适晋,二人相遇于郑郊,铺荆于地,共叙旧情。归生后来向楚令尹子木推荐伍举,说楚国人才为晋所用,对楚国不利。伍举被召回楚国。班荆: 铺荆于地。⑳ 以败为成: 公子纠失败,管仲被俘,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为齐相,佐齐桓公成就霸业。㉑ 因丧立功: 指伍举出奔,因归生推荐,协助公子围继承王位,立下功劳。㉒ 韩元长: 名融,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官至太仆。㉓ 没(mò)齿: 犹言终身。㉔ 氾(fán)稚春: 名毓,西晋济北(今山东长清)人。少有高操,安于贫贱。氾家亦九族和睦。㉕ “高山仰止”二句: 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㉖ 至心: 至诚之心。尚: 崇尚。
[作者]陶渊明(约372—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官场污浊,弃官归隐,过着躬耕自食的隐居生活。其诗文多表现田园生活,被誉为我国田园诗之鼻祖。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情味隽永。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有《陶渊明集》。
[鉴赏]陶渊明一生襟怀坦荡,淡泊名利,率意所为。他那种“性本爱丘山”的意趣,“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不愿与庸俗之辈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都为后代文人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然而他为子女留下的却是一份清贫的家业。在这封遗书中,陶渊明对于人生中的穷、达、寿、夭,一眼觑破;对于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亦无丝毫追悔。他既从古贤人处找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更主要的他是从内心深处寻找到真实的自我。但透过他对人生的达观和超脱,我们仍能感到他对子女的一份歉疚和不安,而更多的是他对孩子们的期盼。故陶渊明在此信的末段,一连举出四个典故,教导孩子们应笃兄弟之情,实兄弟之义,共同以先贤为范,慎重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