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①,谓②左右③曰:“晏婴,齐之习④辞⑤者也,今方⑥来,吾欲辱之,何以⑦也?”左右对曰:“为⑧其来也,臣请⑨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⑩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11)?曰,坐盗(12)。”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上曰:“缚者曷(15)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16)善盗乎?”晏子避席(17)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18)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19),叶徒(20)相似,其(21)实(22)味不同。所以然(23)者何?水土异也。(2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26)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27)非所(28)与熙(29)也,寡人(30)反取病(31)焉(32)。”

[注 释]

①之:指“晏子将使楚”的事。②谓:对……说。③左右:身边的人,手下的人。④习:熟练。⑤辞:言辞。⑥方:将要。⑦何以:即“以何”。以,用。何,什么办法。⑧为:相当于“于”,在。⑨请:请让我们……⑩何为:即“为何”,做什么。(11)何坐:即“坐何”,犯了什么罪?坐,犯罪,犯……罪。(12)盗:偷窃。(13)酒酣:喝酒喝得正痛快。(14)诣(yì):到(指到尊长那里去)。(15)曷(hé):同“何”。(16)固:原来,本来。(17)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态度。古代把席子铺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18)生淮南:“生于淮南”的省略。(19)枳(zhǐ):也叫“枸(gōu)橘”,果实酸苦。(20)徒:只。(21)其:它们的。(22)实:果实。(23)所以:相当于“……原因”(24)然:如此,这样。(25)今:如果。(26)得无:表揣测的固定结构,该不是……,莫非……。(27)圣人:才德极高的人。这里指晏子。(28)非所;不是……的人。所,这里指“与熙”的对象。(29)熙:同“嬉”,开玩笑。(30)寡人:寡德(缺乏道德)的人,古代诸侯帝王对自己的谦称。(31)病:难堪,羞辱。(32)焉:语气词。

[译 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最擅长外交辞令的人。现在他就要来了,我想侮辱他,用个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道:“在

他来时,请让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您就问,这是个什么人?(我们就)回答道,(他是)齐国人。您(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呀?(我们就)说,因为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他喝酒。正喝得痛快的时候,有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前。楚王就问:“这绑着的是干什么的呀?”(小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因为犯了盗窃罪。”楚王盯着晏子道:“齐国人原来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坐席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相像,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大不相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土不同啊!如果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会偷东西吧!”

楚王苦笑道:“圣人不是可以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鉴 赏]

通过语言来描写人物开展故事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先借楚王之口点出晏子“习辞”,作为全篇记叙的焦点,然后通过楚王与左右预谋侮辱晏子的办法,引入悬念。接着写楚王和左右在晏子面前演出,满以为晏子会无辞以对,而达到“欲辱之”的目的。面对楚王的突然发难,晏子却从容不迫,彬彬有礼,“避席”而对,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推出“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反问,晏子犀利的辞令犹如一把尖刀,突然直刺对方要害,使楚王无可置辩,只落得尴尬一“笑”,充分显示出了晏子的机智辩才。

文中“橘逾淮为枳”已成了广泛流传的成语,说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事物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以及环境对于改变人的品质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