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元素,“和”最早在金文和甲骨文中出现,并引申为和谐、融合,与和相关的词语也都寄予美好和希望。和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与国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和是人与人之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与人之间,无处不体现“和”的文化。“三尺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故事流传着至今,正是因为她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春秋时的管鲍之交,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鲍叔牙与管仲在“和”中促进友谊,终成一段佳话。
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和是一个形声字,左边为“禾”,右边为“口”,“禾”代表生长在自然中的植物,口有吃的意思,从自然中获取来满足口腹,也许就是和最早的意思。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狩猎捕鱼,人们从自然中有限获取。后来青铜器与铁器出现,不断开荒,过度捕猎,给自然造成在承受范围内的伤害。近代社会,新生产方式的出现,人们从自然中不断采取原料进行加工,排出污染,回馈于自然,自然感受到了恶意,于是温室效应,荒漠化,水土流失……数不胜数的灾害。和谐共处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的实施离不开和的作用。
和是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汉唐明,作为现今人们最常提起的三个朝代,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和的方式解决大部分问题。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紧密相连。唐朝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国来朝,积极以和平方式对外交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来的遣唐使……是贞观之治出现的不可或缺的原因。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海岸,传递了友好信息,与同一时代的欧洲新航路开辟的掠夺形成鲜明对比。现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美国主动对我国发起贸易战,最终结果只能损人不利己。
从“礼之用,和为贵”,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源远流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秉承“和”的理念,以“和”为“桥”,让“和”文化骄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