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两种对中国社会完全不同的评价,一种是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插队”等带有贬低意味的说法,另一种是“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等具有褒奖色彩的表述,两种说法截然不相反,引人深思。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高尚的道德标准、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四大发明让全人类受益,明朝以前的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很多领域的发展成就惠及全世界。中国曾经是西方国家学习、追捧、研究的对象。到了近代封建社会开始衰落,西方列强入侵,中华封建文明衰败,中国经济、文化走向了低谷。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发展,发展速度之快,取得成就之突出,令世人瞩目。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航空母舰下海远航、奥运会成功举办、高铁里程世界第一等,无不体现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这是国力强大、国家富饶、民族自信的体现。
但在中国大踏步昂首前进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思维”等,与“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等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桎梏,降低国家形象和国人素质水平,甚至阻碍了中国崛起。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负面现象,与当前中国国情密切相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比如很多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对于过惯了自由、松散生活的农民来说适应城市里的规则、习惯需要时间,而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带来一些看似不怎么遵守规则或制度的现象。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也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必然。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认真研究解决,相信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文明意识的增强,不和谐的负面现象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自信当然值得倡导,这种自信可以激励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但对“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等现象的反思,也值得我们重视,这种思想看似偏激,有以偏概全、以小夸大之嫌。相信其本意并非完全是斥责中国人素质低下,缺乏规则意识,这种戏谑、调侃也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体现,是对国家前途、命运和发展的忧患意识的彰显,是“笑中含泪”的自虐,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调侃引发全社会的关注、讨论、反思和自省,推动国家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科学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民众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规则意识和秩序意识,使之自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遵章守纪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那么,中国强国之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