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国之强 和之蕴》议论高中作文

“和”指的是和谐、和平、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文化蕴含着“和睦包容、和衷共济”的深层智慧。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宇宙观——以“和”为本

“和”之蕴,和谐。

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起源于尧舜时代。《尚书》就有“协和万邦”、“燮和天下”的记述,《周易》中也贯穿着“天下和平”的政治理念,反映着中国上古时期人们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协和”、“和平”生活的美好憧憬,对国家社稷安定繁荣的无限期望和对万邦归顺、诸侯称臣的和谐天下的向往。这些推及家庭伦理,倡导父母、夫妇“不失其常”、“中和慎敬”的和谐思想,在客观上也为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价值观的实现提供了历史依据。

国际观——协和万邦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一条更为文明的道路,那就是和谐共生。

蒙哥马利说:“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毛泽东说,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但是中国人的“和谐”理念却带领着中华民族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道德观——人心向善

中国文化不是霸道文化,而是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就是“和”文化。“和”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对于某些国家恶意诋毁中国文化、有目的的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国发展的假想敌的行为是非常不恰当的,也是不合实际不正确的。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致力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发展自我的同时也在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题,我们需要能拥有富裕的生活,能拥有说话的机会,能拥有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谐安宁的国际环境,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发挥“和”之蕴,才能实现国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