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雨《那些年 我们走过的路》叙事高中作文

那些年,我们走过的路

我们站在祖先的土地上,共饮一捧黄河水,我们走在祖先建成的路上,看它蜿蜒曲折,通向未来……

——题记

过去时·羊肠小路

对羊肠小路的记忆,要追溯到幼时回到老家的时候了。

那是姑姑的婚礼,全家人回到位于乡下重山叠嶂的老家,给她庆祝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

老家的路,是一把贫瘠的黄土——贫瘠到让这里成为了世界上食道癌最高发的地方。我的祖先世世代代拼命挤着这位穷困母亲的乳汁。总喜欢问父亲小时候有没有放过牛,而他总是无奈地笑出一脸皱纹:“那地方,别说放牛了,连草都少见,人尚且吃不饱,哪有给牛吃的粮食?”

幼小的我,就站在这样的路上,悲伤地看着它绵延地通向远方。

然而峰回路转,却是在半山腰上零星生长着一些庄稼,甚至有牛羊的足迹,旁边有一木碑,上面是我家的姓。据父辈解释,这是当年修红旗渠的时候,我家出了力,建成后自然就关照了我家的农田,给这片路添了生机。

多年以后,重看这条路,我仿佛看到了我那被黄河养大的祖先,如何在黄土上耕耘,用智慧和汗水去改变现状,维系着华夏千百年的小农社会。一句自给自足背后,是昼夜躬耕,是风雨无阻,是驻守一方,是漫长遥望。

余秋雨说:“文化的最后一层境界,是为灵魂找到故乡,或者说,是找到有故乡的灵魂。”

羊肠小路,一言不发,守候在过去时的故乡。

现在完成时·柏油马路

我对成长的初步认知,是从家门口的那片生长着三棵白杨的土地,被铺上水泥开始的。

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走得太远,不需要探索世界。春日的柳絮纷飞,夏日的鸣鸣蝉声,秋日的静美落叶,冬日的皑皑白雪,足以支撑起一个幼小灵魂的全部快乐。

而柏油马路,就像是少年的探寻。彼时已不再满足于风花雪月,在这个变革的年级,渴望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想要探寻世界的答案,就要去到远方;想要走得更远更长,就要踏在路上。

人且如此,国家又何尝不是?

封建的中国,是一条羊肠小路。它不需要坚实宽阔,足够走路的人自给自足即可;可发展的中国,需要的是一条康庄大道,一条直通远方的柏油马路,它要吸纳的是四面八方的车水马龙。

如今我走在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上,远眺都市的灯火阑珊,万家灯火点亮茫茫黑夜。我抬头看那繁星点点,好像祖先的眼睛,关切地凝视着这片土地的现状。

放心,这条路,我们走得很好。

现在进行时·一带一路

长辈总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走好自己的路是不够的,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路、别人的路。

如今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她的土地上,高楼林立,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得每个角落都成了条条可通的罗马;互联网的推行,架构出一条无形的路;海底通道和直通世界屋脊的汽笛声,呐喊着我们不是当年连修个铁路也要求人的中国,我们也不再是彷徨的东亚病夫!

一带一路战略就在“中国要看看世界,世界也该看看中国”的呼声中被提出了。这条沟通世界、穿越时空的道路,漫过了响彻千年的声声驼铃,弥漫岁月的漫天黄沙,走过了东西伯利亚平原的不化积雪,听过了阿尔卑斯山脉的呼啸风声……

她在晨光熹微中站立,看着一艘艘轮船驶过,水波荡漾中托起货物千吨,恰似千百年前黄沙飞扬里的商队,驼背上载动了天朝大国的永世繁华。

这是我们走过的路——走完的路,以及正在走着的路。这是一条系动所有黑眼睛黄皮肤的复兴之路,它通向光明,通向未来……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