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与进
一群人想要改造一座荒废已久的荒园,打算翻新土地,种上花木,却因清理荒园和运来草木花土的先后顺序而争执不已,至于大打出手。两种意见相互冲撞,谁也不服谁,最终荒园依旧荒芜。故事中的人们都固执己见,导致一事无成。无法协调退与进的弊端充分显露,这种弊端也经常会显现于生活之中,一次协调退与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有一位北宋时期的宰相,姓富名弼字彦同。以大度包容在人们口中风评甚佳。人们只知道温和有礼的富弼,但其实富弼年轻时常因头脑机灵,巧舌如簧而得罪人,这也使他常常感到不安,于是在与人相处时不断的自省和学习中,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一次,一个穷书生想在众人面前羞辱富弼,便在街心处拦住了富弼说:“听闻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秀才间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是骂别人吧!”“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退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富弼的“胆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争执起来的话,只会得罪对方,对自己实在无益。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无理取闹,却能逐渐改变对方的态 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不管世人阳关,只走自己独木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
“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进与退看似相互矛盾,其实缺一不可。两者都应讲究适度而为,如果一度退让,被老师和校方的批评吓到,不懂进取,那么伽利略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同理,如果富弼一味坚持自我,冲撞他人,也可能会沦落为穷书生,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
如果修建荒园的那群人互相退让,抒发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给对方留出发挥的空间,那么呈现在眼前的可能就会是洋溢着鸟语花香的一座美丽园林了。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既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机退让,也应该在合适的地方放出自己的光芒!这样我们才会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