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解释|药的意思|“药”字的基本解释

药的解释|药的意思|“药”字的基本解释

“药(藥)”字是个形声字,形旁是草,声旁是“樂”。《说文解字》说:“药,治病草。”另有一个“葯”字,也是个形声字,形旁是草,声旁是“約”,是指白芷的叶子。这两个字虽然意义不同,但读音相同,所以很早就通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音常用字汇》和《手头字第一期字汇》都将“葯”作为“藥”的简化字,《简化字总表》将“葯”类推简化成“药”。“药”的本义是能够治病的植物,也泛指可以治病的东西。如药材、药草、药方、药粉、药膏、药片、药水、药丸、药酒、药膳、吃药、补药、中药、草药、西药等等。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除收载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物外,还一一指明药效,因记载的各种药物以草类为多,故称作《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是药物学上的光辉巨著。

《韩非子·喻老》中说了一个战国名医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有一次,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表皮上,不治怕会加深。”桓公说:“医生就喜欢医没病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到了肌肤,不治会进一步加深了。”桓公不予理睬。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到了肠胃,不治会更加厉害。”桓公还是不予理睬。又过了十天,扁鹊看见桓公转身就跑,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药物熏敷可以治好;在肌肤,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清热的汤药可以治好;在骨髓,属于主宰生命之神管辖的范围,没有办法了。现在君主病入骨髓,因此我就不再求见了。”过了五天,桓公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扁鹊已逃往秦国了。于是桓公死了。《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由这个故事,产生了两个成语:一是自己有病而不承认,拒绝医治,叫“讳疾忌医”,后也用来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二是能够透彻地看出问题的关键,叫“洞见症结”。

虽然表面上病情差不多,但治疗的办法却不能一样。这叫做“对症下药”。后来,人们用“对症下药”来比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古书上多有“忠言”、“良药”的说法,后来一般都说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或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因此,劝人改过向善的话也叫“药言”。

“药”还可以指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如火药、炸药、麻药等。“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火药是人们在炼制丹药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的。这种药容易起火,所以叫火药。火药有很多用途。它能造鞭炮、放焰火,制造好多种娱乐用品;又能用来打猎;还可以治病,古代医书记载它能治疮、杀虫、去瘟疫。火药的用途虽然很广,但它问世以后,最早最主要的用途却是在军事方面。从目前已知的材料看来,我国最早使用火药武器是在公元904年(唐昭宗天佑元年)。中国发明的火药,在十三世纪时传到了阿拉伯国家。当时的阿拉伯人,看到硝石像雪花那样白,又是从中国传来的,就把硝石叫做“中国雪”。十四世纪初,英国、法国开始制造火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