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解释|目的意思|“目”字的基本解释

目的解释|目的意思|“目”字的基本解释

在我们形容一个人的相貌时,常常会说“眉清目秀”。眼睛和眉毛对于人的形象来说很关键,很重要。

在古代,人们根据眼睛的外形创造了“目”字,甲骨文、金文中目字的写法基本一样。

如果在“目”字下边画上一个人,那么它是什么字呢?一个人的眼睛这样突出,这样大,这个字可能会和“目”字有关,它就是看见的“见()”字。

在“目”字上边画上几笔,就变成了眉(“”)字。这可以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样是“眉”字,也会有不同的写法,这些字看上去确实像是图画。看见了它们,便会知道什么是象形文字。

一个人从正面看过去,他的鼻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是这个形状,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鼻”字的形状和它差不多(这是金文的鼻字,这是甲骨文的鼻字)。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字的形状和“自己”的“自”又特别相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在说到自我的时候,常常会指自己的鼻子,说“是我”。因此,在汉字发展初期,自己的“自”是鼻子的意思。

在商朝青器上有一个人的形像,这个人的耳朵很夸张,很突出。当我们找到甲骨文的“耳”字时,便发现它很像这面雕刻人像的耳朵。就像人的耳朵千差万别一样,在甲骨文、金文中的“耳”字的形状也有很大的差别。后来,到了秦朝出现小篆体后,“耳”字也得到了统一。到了隶书楷书时代,耳字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与耳有关的是“闻()”字,它像一个跪着的人将手放在耳旁,表示出听的样子。听声音要靠耳朵,所以在汉语中有“耳闻”的说法。中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句。这里面的“闻”字也是听的意思,“闻啼鸟”就是听见了鸟的叫声,发展到了后来,“闻”字从耳朵的功能转移到了鼻子的功能。它不仅可以用来听声音,也可以用来“闻”味道了。

在汉字中,“口”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口字像是人张开口的形状。人要吃饭离不开口。在汉语中,有“人口”的说法。像一口人,二口人,十亿人口,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话。

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目”字,在它的外面加上一个不规则的圈圈,就成为面孔的“面()”字。俗话说“画龙点睛”,在人的五官之中,眼睛是最传神的。所以,“目”字成为人面部最主要的器官。在金文中,人脸变为长方型,“目”字也竖了起来。在以后的篆书和隶书中,“面()”字仍有“目”字的影子。在生活中“面目”两字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面貌。“面目全非”,“面目一新”。“假面目”、“真面目”就是人们的常用语言。

汉字的创造是离不开个体形像的,它是“以类象形”。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人类在改变着自己面貌和周围的一切,作为记载中国历史演化的方块汉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的变化,就是中华民族一部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