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解释|走的意思|“走”字的基本解释

走的解释|走的意思|“走”字的基本解释

“走”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上半部分是摆动着双臂的人形,下半部分是画有脚趾的脚形,整个字形表示一个人摆动着双臂奔跑。小篆形体基本上与甲骨文、金文相近,而隶书、楷书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走”的本义是“跑”,而不是“步行”。

《孟子》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国家,真是费尽了心力。考察相邻各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像我这样费尽心力替百姓打算的,可是邻国的人民并不因此而减少,我国的人民也并不因此而增加,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打仗时,士兵“弃甲曳兵而走”。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来,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胆子小,行吗?梁惠王说:不行,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您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别再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梁惠王的做法与邻国的做法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程度轻重上的差别。“弃甲曳兵而走”,意思是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又如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五蠹》里有“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是说一只兔子逃跑时撞在田中的树桩上死了,于是就有了农夫“守株待兔”的成语。“走马看花”这一成语是从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衍化来的,诗中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古代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叫做登科,登科是当时的文人梦寐以求的幸事,“走马看花”表现出登科后得意、愉快的心情,“走”是“跑”的意思。后来用“走马看花”来比喻匆忙和粗浅地了解事物。

古代的仆人在侍奉主人时是要小跑的,因此仆人也往往可以称为“牛马走”,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这里“牛马走”的意思是像牛马一样为主人奔走服务的仆人,用来作为“我”的谦称。后来,光是一个“走”字也可以引申为对“我”的谦称,如张衡在《东京赋》里说:“走虽不敏。”意思是“我虽然不灵敏”。后来也用“走卒”来指替人当差服役的人。

明代以后,“走”渐渐由“跑”的意义转用为“行走”的意义,并由“行走”引申出许多其他的意义,如“走娘家、走亲戚、走街串巷”中的“走”是“往来、交往”的意思;“走笔、走象棋、飞针走线、表走慢了”中的“走”是“按一定规律移动或挪动”的意思;“车刚走、搬走”中的“走”是“离去、离开原来地方”的意思;“走气、走火、走漏消息、说走了嘴”中的“走”是“泄漏、透露出”的意思;“走样、走题、走形、走调”中的“走”是“偏离了原来样子”的意思;“走账、走后门、走手续”中的“走”是经过某种途径行动的意思。

“走”的义项很多,但它古今两个基本义项是“跑”和“行走”。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词中还保留着“走”的古义,如“败走”、“走马灯”、“奔走相告”、“飞沙走石”、“不胫而走”中的“走”,还都应解释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