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的解释|冤的意思|“冤”字的基本解释
“冤”字的构造,学者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秃宝盖儿表示从上面覆盖下来,兔子被覆盖了起来,想跑跑不掉,只好惊恐地拳缩在里面,以此表示拳曲的意思。这是古人根据日常生活中捕捉兔子的经验而造的字。按照这种观点,冤最早的意思不是冤枉,而是拳曲。“冤”在古代确实有拳曲的意思。如《汉书》中有:“发忠忘身,自绕网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意思是说身陷网中,脖子被扭曲,翅膀被折断,怎能逃脱得了?这是用鸟落入罗网来比喻人身陷是非之中而难以自拔。另一种解释是“冤”字中的“兔”表示读音。“兔”和“冤”读音差别很大,“兔”怎么会是“冤”的读音呢?原来“兔”与避免的“免”本来是一个字。在春秋时期的古文字中“兔”字与“免”字没有区别。汉代碑刻中“冤”字下面是“免”字。东汉武梁祠画像题词中说:“臣伏剑死,以兔其子。”“以兔其子”就是以勉励他的儿子,而写的字却是兔子的“兔”。这都表明“兔”和“免”原本没有区别。“免”与“冤”的读音很接近,所以古人用“免”表示“冤”的读音。按照这种解释,秃宝盖表示覆盖、蒙蔽,被蒙蔽就是受冤屈,所以“冤”本来就是冤屈、冤枉的意思。
“冤”为冤屈,有冤屈则产生怨恨,因此引申出仇恨的意思,所以仇人称为“冤家”,成语有“冤家对头”、“冤家路窄”、“冤家宜解不宜结”等等。与此相反的是,对自己心爱的人也称为冤家。如晋代小说《搜神记》中说:“只此小娘子,便是大夫冤家。”这里的“冤家”就是指心爱之人。今天也常见长辈们将小孩亲昵地称为“冤家”的语言现象,恋人们有时也这样称呼对方。
仇人为何成了心爱的人呢?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辩证法中有“物极必反”的说法,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向反面转化。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也说过这样的话:“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意思是说以嬉笑的方式表现的愤怒胜过怒目圆睁,以唱歌的方式表现的悲哀胜过痛哭流涕。人在气极的时候反而会大笑,悲极的时候反而会唱歌,这确实是生活中存在的情感辩证现象。“打情骂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恋人们之间常用打一拳、骂一句来表示亲昵,俗语有“打是亲,骂是爱”的说法。这都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规律在生活中的表现。冤家成为心爱的人就是由“骂是爱”的心理促成的。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比如“乖”本来是违背、不顺的意思,如古代有这样两句格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意思是说,志趣相投者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不觉得遥远,志向相背者即使相距咫尺也好像隔得很远。这里的“乖”就是违背的意思。然而“乖”又有顺从、听话的意思,如心肝宝贝儿被称为“乖乖”。“无赖”本是放刁撒泼、蛮不讲理的意思,却有可爱之义。隋炀帝《嘲罗罗》诗中有:“个侬无赖是横波。”这是说罗罗姑娘最可爱的是那秋水盈盈的眼神。辛弃疾在《清平乐》词中是这样描述他的小儿子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的“无赖”也是可爱的意思。冤家由仇人变为心爱之人的心理过程跟这些词都是一致的,这是情感辩证法在词义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