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的解释|寝的意思|“寝”字的基本解释
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部和左右像有顶有墙的房屋之形,后来成为寝的部首宝盖头;里边的部分很像扫帚之形的“帚”字,又像一个人手举扫帚在室内打扫房屋的样子,所以寝的本义与房屋有关。君王与王后居住的宫室是“寝”的最初意义。
周代君王居住的宫室总称为寝,也就是所谓的寝宫。根据用途和位置的不同,寝宫又分为路寝和小寝。路寝又叫正寝,是君王听取大臣上书、处理事务的正堂;小寝又叫燕寝,是君王饮宴和睡觉休息的后宫。《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里写道:“公薨于路寝。路寝者何?正寝也。”意思是说,鲁庄公死在路寝,路寝就是正寝。周代认为君王、诸侯死在路寝才是死得正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里写道:“公如齐朝,……反,薨于小寝。”西晋学者杜预注:“小寝,夫人寝也。”意思是说,鲁僖公从齐国回来,死在小寝,小寝就是后宫。后来人们又用正寝来泛指旧式住宅中的正堂,并长期保持了把临终的老人移到正堂去的习俗。所谓“寿终正寝”的本意就是寿命终止在正寝里,也就是高寿老人善终地逝世在家中的正堂里。
君王所住的宫室叫做寝,由此引申,君王祖先神位所居的宗庙、所葬的陵墓也称为寝。宗庙是君王、诸侯供奉、祭祀祖先的祖庙,汉代的郑玄解释说:“前曰庙,后曰寝。”就是说宗庙的前边部分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庙堂,庙堂后边收藏祖先衣冠遗物的后殿就叫做寝。寝后来还指帝王陵墓中的正殿,或直接把安葬帝王的陵墓叫做寝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寝”由本指君王居住的宫室扩大为指所有卧室的通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寝,卧也。”卧指躺卧,就是说,寝是供人躺下休息的地方。明朝张自烈在他的《正字通》里解释说:“寝,凡居室皆曰寝。”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寝室了。
寝是放床供人睡卧休息的房间,由此产生了躺在床上睡觉的意义。《论语·公冶长》里说:“宰予昼寝。”意思是说宰予这个人大白天躺在床上睡觉,后又泛指睡觉。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的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废寝忘食地去思考,但却没有什么收益,看来还是不如去学习。这是他对自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思想的进一步阐述。孔子曾经辩证地指出,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不知怎样说话,仅空想不读书就会不得其解。他强调思想来源于学习,而要想学有成果,就要靠勤思考、勤动脑,只有学思结合才是为学的正确方法。
寝虽然是在床上躺卧,但这既可以是躺在床上睡觉,也可是躺在床上休息,如成语“寝而不寐”、“寝食不安”中的“寝”,就是躺在床上却没有睡着。“寝”的这种躺卧休息的意义,又产生出止息、废弃和隐藏的意义来。如把停止战争叫寝兵,把罢免官职叫寝免,把停止废除叫寝废,把隐匿隐藏叫寝藏,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寝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单用,一般是用在成语或合成词中,而且多用作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