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的解释|吠的意思|“吠”字的基本解释
吠是一个会意字,由口字和犬字组合而成。它的本义不难理解,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本义就是狗叫。《说文解字》说:“吠,犬鸣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中有这样的句子:“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意思是,狗在深深的街巷中叫着,鸡在桑树顶上叫着。
汉代学者王符在他的《潜夫论·贤难》篇中这样说:“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这个谚语的字面意思是,一条狗看见了某种东西,大叫起来;其他的狗虽然什么东西也没看见,但是听见了这条狗的叫声,于是也就随着大叫起来。由此可知,这个谚语在汉代就已经产生了,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这个谚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做事没有主见,总是随声附和。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这篇文章中,他讲了两个耳闻目睹的故事。一个是越犬吠雪。说是五岭以南地区很少下雪,那里的狗当然也很少见到雪。有一年冬天,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非常惊慌,到处乱窜,不停地大叫,一连几天都是如此,直到地上的雪融化了,没有了,这些狗才安静下来。另一个是蜀犬吠日。四川以及四川以南地区,一年四季不是下雨就是阴天,很少见到太阳出来。而一旦太阳出来,当地的狗就狂吠不止。这两个故事,已经凝固为成语了,人们用来比喻少见多怪。
汉朝人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说:“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则桀之犬可使吠尧。”意思是,现在的国君如果能去掉骄傲之心,怀着报答臣子的诚意,就可以让夏桀的狗去攻击尧,让盗跖的朋友去刺杀许由。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残暴无比。尧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最圣明的君主。桀犬吠尧的意思就是暴君畜养的狗去攻击圣明的君主,也就是恶人的狗攻击好人。比喻奴才为主子效劳,不问善恶好坏。但是,这里也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两君相争,各为其主。元朝无名氏所写的杂剧《赚蒯通》第四折说:“丞相,你岂不知桀犬吠尧,尧非不仁,犬固吠非其主也。”尧不是不好,狗也没有错误,它只是忠于它的主人,攻击主人的敌人。这里的吠已经不是狗叫了,词义已经引申为攻击了。
需要注意的是,吠是动词,不是象声词。《隋书·侯白传》记载了一个学狗叫的故事。侯白是一个不出名的读书人,为人心术不正,刁钻古怪。有一次,新县令上任,侯白和一些读书人一同去拜见新县令。侯白就对同伴说:“我能让新县令学狗叫。”同伴们说:“果真如此,我们大家请你喝酒。”等见到新县令,寒暄过后,侯白就说:“我家里最近得到一条狗,它的叫声‘呦呦’的,好像有点不同寻常,我愿意把它献给大人。”县令听完就笑了,说:“这一点你就不在行了,叫声‘呦呦’的那是鹿,狗的叫声应当是‘汪汪!汪汪!’”那些读书人没有一个不偷着乐的。
最后,应当说明一点,吠字也用来指鸟叫或蛙鸣。宋朝人林逢子的诗《镜香亭》就有这样两句:“绿杨深处两三家,几度凭栏听吠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