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的解释|失的意思|“失”字的基本解释

失的解释|失的意思|“失”字的基本解释

“失”字最早见于金文。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根据小篆字形将失字分析为由“手”和“乙”两个偏旁组成的形声字,“手”是形旁,“乙”是声旁。但从金文来看,失字并不是由“手”和“乙”组成的,所以许慎的分析是有问题的。不过失字字形究竟表现的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失的本义为失落、遗失。历史著作《三国志》中记载说:刘备依存于曹操的时候,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整天以种菜灌园为乐,然而这却瞒不过曹操的慧眼。有一天,曹操和刘备谈论谁是当今的英雄,刘备故意说出一些无能之辈的名字来搪塞。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意思是说如今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刘备当时正在吃东西,听了曹操这话,吓得“失匕箸”。意思是说吓得手中的汤匙和筷子失落到地上。“匕”是汤匙的意思,“箸”就是筷子。刘备寄人篱下,竭力装出一副平庸之辈的模样,以免引起曹操的戒备之心。不成想曹操还是看出刘备非等闲之人,所以刘备感到吃惊。后来人们就用“失匕”或“失箸”表示受了惊吓不知所措。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一首诗中写他在天目山顶观看雷雨的感受时说:“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意思是说站在山顶观看雷雨就像好奇的婴儿一样,心态是积极主动的,人世间不知有多少人却被这雷雨吓得惊惶失措。

我们再来看几个跟失有关的成语。有个成语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桑榆”是太阳下落的地方。这一成语的意思是说东边虽然有所损失,但在西边却有所获得。还有一个成语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说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说开始的时候错一点点,到后来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失由遗失引申为过失、错误的意思。例如明代白话小说《警世通言》中说:“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这是说我们一定要记住,不可轻易嘲笑别人,这就叫犯一次过错,长一回智慧。

失由失落引申为没有把握住的意思。如“失手”指东西没有拿好,从手中掉落。引申指失利、失败。例如宋代陈师道《宋孝忠落解南归》诗中说:“妙年失手未须恨,白璧深藏可自妍。”意思是说年轻时的失利不必遗憾,璧玉深藏总有被人认识到其价值的一天。如果不慎跌倒,就叫“失足”。例如我们可以说:“在登山的时候,不慎失足坠崖。”由跌倒的意思引申指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如我们常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失足青少年”等。

人身上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跟“失”字搭配成词。如“失口”指说话不谨慎,未经思考脱口而出。如《水浒传》第七回中林冲看见有人卖一把宝刀,“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跟“失口”类似的有“失言”,指说话不妥当,说了不该说的话。其他如眼睛看不见叫“失明”,耳朵听不见叫“失聪”,睡不着觉叫“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