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的解释|反的意思|“反”字的基本解释
“反”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人用手攀援山崖的样子,本为“扳动”之“扳”的最初文字,后人给它加了个提手旁专门表示“扳动”的意思,“反”就不再具有“扳”的意义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反,覆也。”也就是“翻覆”、“翻转”的意思,它是用“又”和反形的“厂”来象形而表示意义的。“又”在古文中指的是手,“反”形的“厂”像物体翻转的样子。所以,“反”的本义就是翻覆、翻转。
《孟子·公孙丑上》里说:“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的意思是说:凭着齐国的强大,如果以仁义治理天下,那将是像翻转一下手掌一样的容易。这里的“反”就是用的本义。《吕氏春秋·观世》中说道:“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这里是说:齐国大夫晏婴在去晋国的路上,见到了一个翻穿着皮袄、身背着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以为他是一个品格行为都很高尚的君子。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晏子待为上宾的越石父。这个故事表现了晏子不以贫穷看待人的贤达态度。后人用“反裘负刍”或者“反裘负薪”来形容人贫穷劳苦,也用来比喻人愚昧无知,不懂本末。因为古人穿皮衣是毛朝外为正,“反裘”就是毛朝里穿,有怜惜毛的意思,忽视了皮若磨坏毛将无处依附、不能存在的道理。
翻转有“反过来”的意思,所以,“反”也指掉转到相反的方向,有“掉转”的意思。“反坐”这个词,是指按诬告别人的罪名对诬告者施行惩罚。就是说,“反坐”是由“诬告”引起的,所以人们常用“诬告反坐”来警告那些企图捏造事实来陷害别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人。这里的“反”就是“反过来”,“坐”当“定罪”讲。《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道:“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这里说的是:在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决战中,纣王的军队大败。纣王立刻登上鹿台。周武王于是追到鹿台斩杀纣王。后来,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这里的“反”字,也是当“掉转方向”或“掉转头”讲。鹿台,是纣王修筑的高台,方圆1.5公里,高300多米。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法正说道:“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这里的“反客为主”后来成为成语,形容变被动为主动。
成语“举一反三”,是指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北宋理学家朱熹在《答胡伯逢书》中有“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起十者皆适”的说法。这里的“反”是“类推”、“类比”的意思。“告往知来”的意思是说,告诉以往的就能够知道未来的,“闻一起十”的意思是说,听到一点就能够联想很多。我们平常说的“反目”,是指不和睦,多指夫妻或者朋友之间关系由好变坏。“反串”,是指戏剧演员偶尔扮演本行当以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