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的解释|勾的意思|“勾”字的基本解释
“勾”在甲骨文中像两把弯钩勾住一个扣环的形状,《说文解字》把它解释为“曲也”,本义为弯曲。在甲骨文、金文中,“勾”与“句”字形相同,在小篆中却是勾勾相扣环居其中。从隶书开始才分为两个字,读音、意义也开始不同,本义和本义相关的引申义用“勾”来表示。例如:“勾兵”,是指古代戈戟一类的兵器,因为它的前头弯曲,便于钩杀而得名。“勾栏”指的就是栏杆,也指宋元时期说书、演戏、玩杂技的游乐场所。这种场所四周以栏杆围场,所以,这里的“勾”也可以写成加木字旁的“构”字,说成“构栏”或“构肆”。元代以后,由于妓院也有这样的设施,所以也用“勾栏”代指妓院。勾龙,相传为黄帝时水官共工的儿子,因为他治水有功,被奉为神。勾芒,相传是古代主管树木的官,又用以指木神。
“勾”由本义“弯曲”引申,它也可以作动词,有勾住、引起、连带的意思,如勾起、勾引、勾魂摄魄等等,也有用笔打勾、涂去的意思,如“勾决”,是旧时执行死刑的一种司法程序。根据清代的制度,各地将判死刑的案件先申报刑部,再转奏皇帝批准。凡是皇帝朱笔勾出的名字,就下发“勾决”的文件,通知有关地方执行死刑。而“一笔勾销”中的“勾”是“涂去”的意思,勾留,是耽搁的意思。白居易的《春题湖上》这首诗中有这样两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意思是说,没有离开杭州而去,一半原因是耽搁到了西湖上。
“勾”也可以引申作名词,指弯钩。这一意义后来写作带金字旁的“钩”字。“勾”在古代还用来指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构成直角的较短的边,如大家都熟知的“勾股定理”,它出自中国最早的天文算学著作《周髀算经》,是古代的数学名词。它是以直角三角形的横边为勾,竖边为股,斜边为弦,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句践。句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王,先是被吴王夫差打败,句践屈膝求和,忍辱负重,自愿作夫差的奴仆,侍奉左右。被释放回国后,句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后来终于灭掉了吴国,最后称霸中国。
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北部,有一个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的山名叫“勾漏山”。此山山峰矗立如林,山下的“勾漏洞”,长1.5公里,包括宝丰、玉阙、白沙、桃源四个洞,洞内深幽宏敞,钟乳石千姿百态。“勾漏洞”以“勾、曲、穿、漏”而得名,“勾漏山”也因此而得名。
“勾”也读作ɡòu,如“勾当”。在古代,“勾当”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作动词当“办理”讲,也可以作名词,指事情,还可以指古代官名。唐代德宗时期,为了表示对宦官的恩宠,设置“监勾当”。在今天,“勾”只保留了“事情”这个义项,多用作贬义词,指坏事情,如“罪恶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