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的解释|浩的意思|“浩”字的基本解释
浩字是一个形声字。小篆左边的水表示意义,右边的告表示读音。《正字通·水部》解释说:“浩,大水盛貌。”浩字的本义就是指水势浩大。上古曾经发生过可怕的洪水泛滥,传说鲧用堵塞的方法,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大禹改用疏导的方法,接着治理了十三年,这才把洪水引向了大海。《尚书·尧典》是这样描述那场洪水的:“汤(shānɡ)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意思是说,奔腾汹涌的洪水四处泛滥,一片汪洋,包围了大山,涌上了高岗,滚滚的大水无边无际地弥漫了天空。句子中的浩浩形容水势的盛大汹涌。后来,人们就用浩渺来形容水面的广阔无边。如宋代陆游的《入蜀记》里说道:“江面浩渺,白浪如山。”这里就是用浩瀚来形容水势的盛大。
浩形容水势浩大的这种意义,后来扩大范围而泛指盛大、广远。例如,浩荡和它的重叠词浩浩荡荡,原本只是形容水势的壮阔汹涌,后来浩荡就多用来表示广大旷远。如《楚辞·九歌》里写道:“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意思是,登上昆仑山极目四望,心情飞扬而格外开朗。而浩浩荡荡则用来形容队伍、人流的规模巨大、气势雄壮了。例如,《水浒传》第五十五回里写道:“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来。”人们用浩大来形容气势、规模的盛大,用浩繁来形容浩大而繁多。天地宇宙被称为浩虚,大的灾难被称为浩劫,大声叹息被称为浩叹,放声歌唱被称为浩歌。《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乡的诗。这首诗里唱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意思是说,在外的游子眺望家乡,看到的是长路漫漫而没有尽头。句子中的浩浩是形容遥远,表现了游子思家的强烈与还乡的艰难。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人格尊严,崇尚气节情操,强调道德修养。《孟子·公孙丑上》里说“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意思是说,浩然之气是一种最为正大刚直的精神,只要不断地用正义去培养它,这种精神就会发扬光大而充满天地之间。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拒绝利诱,受尽折磨,从容就义。他在千古传唱的《正气歌》中写道:“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意思是说,浩然之气是天地间最为盛大、刚直的正气和精神,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清朝末年,黄花岗志士为了推翻封建统治,在广州起义中义无反顾地壮烈牺牲。孙中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称赞他们是“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这种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骨气。
浩还引申出了众多、丰富的意义。人们称博学为浩学,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文献、资料的数量极其繁多。
浩也是姓氏,如汉代青州有一个刺史叫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