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卑不亢》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卑不亢:bù bēi bù kàng
词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钗听了,摸摸平儿的脸笑道: ‘……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词由:一天,吃过早饭,平儿到探春处聊天。平儿,探春和宝钗三人取笑了一回,便谈起正经事来。探春认为:可以从园子里的老妈妈中选出几个老成本分,懂得园圃的人来负责管理园子,这样做有几个好处。宝钗李纨听了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平儿说:“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未必好出口。”宝钗听了,摸摸平儿的脸笑道:“……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说你们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说一套话出来,你就有一套话回奉。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们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们住的园子, 不好因省钱派人去监管……她这远愁近虑, 不抗不卑, 她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她这一番话, 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词义: 既不傲慢, 也不自卑。亢:亦作“抗”, 高傲; 卑: 自卑, 看不起自己。指言语或待人很有分寸,亦作“不亢不卑。”
书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四章:“马元利不亢不卑地陪笑说: ‘末将来到平利,好比是闯一闯龙潭虎穴, 本来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李准《青笋》: “耿良却是不亢不卑的样子, 迈着两条腿, 走进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