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己饥己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己饥己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己饥己溺:jǐ jī jǐ nì

词源:《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其急也。”

词由:传说上古时代,后稷善于耕种,为唐尧当政的“农师”,稷小时候就喜爱农事,常把野生的麦、谷、大豆、高梁等种子收集起来种在田里。成人后, 还利用木材和石片等制作农具。他在任“农师”时, 大力普及耕种知识, 传授耕种方法。人们十分爱戴他, 死后把他奉为 “谷神”,立祠祭祀。

那时,还有一个人叫禹,他受舜的委派负责治水。禹奔走各地,发动群众,凿山开河,大兴水利, 一而疏泄洪水,一面救济灾民,历经十三年的艰苦奋斗, 才克服了这次接连二十余年的大水灾,他受人们的崇敬,立了禹庙纪念他。因此到了战国时代, 孟柯称赞稷和禹时说:“禹认为天下有人溺在水里, 是由于自己任务没有完成, 因此害得他们溺在水里的; 稷认为天下有人挨饿, 是由于自己工作没有做好, 因此害得他们挨饿的。他们能够把群众遭受的苦难, 看作是由于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致。所以他们自觉地感到这样的着急。这种“急群众之所急”的精神, 叫己饥己溺。

词义: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 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引为己任。

书证: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六十回:“前回一个大善士,专诚到扬州去劝捐, 做得那种痌瘝,愁眉苦目的样子, 真正有 ‘己饥己溺’的精神。被述农讥诮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