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势如破竹》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词源:《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词由: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灭掉吴国和蜀国,一统天下。有一天,晋武帝召集文武大臣,商量讨伐吴国的大事。大臣们有的认为吴国国力强大,且经营了多年,不易一下子打败它,还是谨慎一点,不可贸然出兵;有的认为眼下正是雨季,河水泛滥,不便行军打仗;还有的认为夏天天气炎热, 恐将士染病, 无法作战, 还是待到明年春天再出兵。唯有尚书杜预表示坚决反对。他分析说: “如今我军的兵威已经大振, 现在如果全线出击, 其形势就象用刀破竹子一样来得容易。”晋武帝决定按杜预的意见行事, 拜杜预为镇南将军, 兴兵伐吴。杜预的部队所经过的城池, 无一不被击破; 出兵不到十天, 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池。杜预以摧枯拉朽之势, 一举攻占了吴国。
词义: 气势象劈竹子一样。势: 气势。比喻节节胜利, 毫无阻碍地进军。亦作“破竹之势”。
书证: 宋·王楙《野客丛书·韩信之幸》: “其后以之取燕, 以之拔齐,势如破竹, 皆迎刃而解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关胜等众, 乘胜长驱, 势如破竹, 又克了太谷县, 杀了守城将佐, 其余牙将军兵, 降者无算。”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我军以破竹之势进军武昌, 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蒋和森《风萧萧》:“我本来一路势如破竹,可恨前锋无能, 使我不能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