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九牛二虎之力》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九牛二虎之力: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词源:《列子·仲尼》:“王作色曰:‘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犹憾其弱。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而力闻天下,何也?’”
词由:有一个叫做堂谿公的人,听说公仪伯的勇力在诸侯中很出名。就去告诉周宣王。周宣王就备了礼物去把公仪伯请来。公仪伯到了,周宣王一看,原来是一副懦夫的模样,心里就怀疑他是否真有勇力,于是就问公仪伯:“你的勇力到底有多大呢?”公仪伯回答说:“我的勇力可以把春天一种叫螽的昆虫的腿折断,也能够抵挡住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动。”周宣王一听,改变了神色,说:“我的勇力,可以撕裂犀、兕这样猛兽的皮, 能够拖住九条牛的尾巴不让它跑。就这样, 我还感到我的力气弱得很, 而你却以折春螽之股, 堪秋蝉之翼闻名于天下, 这是为什么呢?”公仪伯说:“人家知道我的名字, 不是我有多大的勇力, 而是我能用我的勇力。”
词义: 一个人的力气有九条牛、两只虎那么大。比喻极为巨大的力量。亦作“九牛万象之力”。
书证: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 你不知他靴尖点地, 有九牛二虎之力, 休要放他小歇。”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资产阶级, 以大资产阶级为首, ……独占革命的果实, 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 并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举行了十年的 ‘剿共’战争。”《大马扁》第十五回: “那康有为就得宫崎寅藏九牛万象之力, 救往日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