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销声匿迹》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ī
词源:唐·柳宗元《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某负罪沦伏,声销迹灭,固世俗之所弃,亲人之所遗,敢希大贤,曲见存念。是以展转歔欷,昼咏宵兴,愿为厮役,以报恩遇。”
词由: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礼部尚书李夷简从襄阳写了封信给他,表示抚问。他非常感激,因而写了回信表示谢意。信中说:我担负罪名被贬到这僻壤地方来,世人不会想起我的名字、关心我的行动了。我被世俗唾弃、亲友遗忘的时刻,忽然接到你的来信,我心潮翻滚,对你真是感激涕零,白天咏叹,夜里兴奋。我愿为你效犬马之劳,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
词义:消失了声音,隐没了踪迹;即不出声,不露面。销:通“消”,消失;匿:隐藏、隐蔽。形容在公开场面不出现或声名消失。亦作“销声敛迹”。
书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宗小子药妖》:“唐世长安有宗小子者,解黄白之术,……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 唯恐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