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翼而飞》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翼而飞:bù yì ér fēi
词源: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
词由:春秋时期,齐桓公要到东部海边“之罘”这个地方去看海潮, 还打算南游瑯玡山。他很想仿效古代贤君的作为去做, 行前, 特地来向管仲请教。管仲对他说:“君王出游,有的是视察农事, 了解百姓疾苦,有的是游山玩水, 贪图享乐。从前的贤君出游, 是属于前一种而不是属于后一种。”管仲说到这里, 看了桓公一眼, 又恳切地接下去说:“希望大王谨慎从事。因为君王的一言一行, 影响是很大的。说出的话传播得很快, 没有翅膀也能飞到千里之外。”桓公听了, 连连点头。
词义: 没有翅膀而能飞行。翼: 翅膀。比喻言论或消息自然而然地传播。今多谓财物突然丢失或不见。原作“无翼而飞”。
书证: 北朝·刘昼《刘子·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清·李伯元《活地狱》第二十五回:“就是粗重的布草衣裳, 已都是不翼而飞。”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那串牢牢拴在自己腰间的钥匙, 真的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