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沉吟不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沉吟不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沉吟不决:chén yín bù jué

词源:汉·曹操《秋胡行》:“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沉吟不决, 遂上升天。歌以言志: 我居昆仑山。”

词由: 这是曹操叙写上散关山的事。散关, 在大散关上, 是秦、蜀往来的交通要道, 曹操领兵攻打张鲁, 就从这里经过。曹操写道:早晨, 我登上了大散关, 这一条路是多么难走啊! 我坐在盘石山,叙起五弦琴, 有一个老头儿站在我的身旁,对我说:“你何必自找苦吃,来到这里呢? 象我这样多自在啊!我居住在昆仑山上, 是所谓学道的人。只要道深, 就可以游历一座座名山, 把四面八方都游览到。我枕在石头上, 喝着山泉中的水。我没有什么愁苦,假如有什么疑虑不解, 我就上天而去。”

词义: 迟疑犹豫, 低声自语, 不能决断下来。沉吟: 迟疑, 拿不定主意, 老是道来道去。形容遇到复杂或疑难问题, 下不了决断。

书证: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颜俊见他沉吟不决, 便道:‘贤弟, 常言道: 天摊下来, 有长的撑住。凡事有愚兄在前,贤弟休得过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