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惭小好,大惭大好》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小惭小好,大惭大好》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xiǎo cán xiǎo hǎo , dà cán dà hǎo

词源: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 则人必以为恶矣; 小称意, 人亦小怪之; 大称意, 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 下笔令人惭,及示人, 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藏谓之小好; 大惭者, 即必以大好矣。”

词由: 韩愈对当时的不良文风是极为不满的。他在给冯宿的信中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写文章有好长时间了, 常常作这样的测试: 我自己满意的, 可别人看了却不满意; 我比较满意的, 别人是稍微不满意;我十分满意的, 别人就十分的不满意。我经常写些应付世俗的文章,下笔时就感到惭愧得很, 可是却得到人家的称赞。我约略自惭的, 人家是稍加吹捧; 我极为自惭的, 人家却极力吹捧。”

词义: 自己感到比较不满意的, 人家却称赞说不错; 自己感到极不满意的, 人家却大吹特吹。原意指斥文风不正, 后来也用来比喻世道和自己的愿望相反。

书证: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 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 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