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感交集》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词源: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卫玠) 初欲渡江, 形神惨悴, 语左右云:‘见此茫茫, 不觉百端交集, 苟未免下情, 亦复谁能遣此。’”
词由: 公元316年, 刘聪继攻破洛阳, 俘虏晋怀帝之后, 又亲率大军攻陷长安, 迫使晋愍帝投降, 灭掉了西晋王朝。第二年, 晋皇旅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 (史称东晋)。晋政权南迁以后, 北方被西、北各族统政者分割占据, 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北方的一些士族和群众为了逃避战乱, 纷纷逃往江南。有一个叫卫玠的太子洗马也准备渡江南下。他衣衫不整, 面容憔悴, 十分伤感地对左右的人说:“看到这白茫茫的长江之水,不觉百感交集,人非草木, 谁能不留恋自己生长的地方啊!”说着, 不觉落下泪来。
词义: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感:感触, 感想。交: 一齐, 集: 聚拢。原作“百端交集”。
书证: 唐弢《回顾》:“重读了鲁迅先生写给我的几封信, 放下 《鲁迅书信集》,百感交集, 往事又浮上脑海, 心情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 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 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