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龙点睛》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词源:《宣和画谱》卷一:“张僧繇(You),吴人也。……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谓诞,固请点之,因为落墨,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独二龙未点睛者在。”
词由:南北朝梁代有个著名的画家张僧繇,他有一次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安乐寺作过壁画,画了四条龙,条条画得活龙活现,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看了很是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睛。他说:“如果一画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听的人不相信,认为是无稽之谈,并坚决要求他试试。张僧繇被迫只得遵命了。当他提起笔来,刚点完第二条龙的眼睛时,突然电光闪闪,雷声轰鸣,连墙壁也顿即震裂了。过后一看,点上眼睛的两条龙果然不见了,看到的是另外两条没有点睛的龙。
词义:画好龙,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最关紧要处用上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全篇更精辟得神。
书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