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始有终》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有始有终:yǒu shǐ yǒu zhōng
词源:《论语·子张》:“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词由:子游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子游对人说:“子夏的门人,谈论起洒水扫地、应酬对答,一进一退的道理,那是相当可以的。但这是最低等的学问,至于高等的学问,他们根本就一无所知,这样怎么能做先生教人呢?”子夏听到了子游的话,叫着子游姓名,叹息说:“言游的话是极端错误的。君子教人的道理,哪些先教,哪些后教,得有个次序。这就好比许多草木,其种类必须一一分别清楚。君子教人的道理,哪里可以随心所欲地乱教呢?至于说了开头,就能知道末尾的人,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够做到吧!”
词义:原指教人说了开头,就能知道末尾。后指做事有头有尾,坚持到底。原作“有始有卒”。
书证:《晋书·后妃上·左贵嫔(芬)传》:“有始有终,天地之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四回:“我只喜起初是杏花姐姐收令,如此凑巧,这才算得有始有终哩。”梁斌《红旗谱》五八:“既然有此一来,就要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