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厝火积薪》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厝火积薪》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厝火积薪:cuò huǒ jī xīn

词源: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 而寝其上, 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 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 首尾衡决, 国制抢攘, 非甚有纪, 胡可谓治?”

词由: 西汉到了文帝时, 国势已较为强盛, 但也潜伏着危险。在有人向朝廷告发吴王刘濞谋反时, 贾谊写了 《治安策》 , 向汉文帝进谏:要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他以事实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先有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 再有淮南厉王刘长的谋反, 现又有吴王刘濞不轨。诸侯王的割据,犹如厝火积薪, 火还没有燃烧起来, 看来还很安宁。现在的形势, 就和这种情况相类似。要是不采取有力的措施, 怎么谈得上治国有方呢?

词义: 把火放在堆积柴草的下面。厝: 安放; 薪: 柴草。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 潜伏着严重的祸患。

书证: 《贾太傅新书》卷一《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 偷安者也。”《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惜朝廷群俭用事, 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 以图偷安目前,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火未及燃, 自谓之安; 适其势焰薰灼, 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