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趾高气扬》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词源:《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词由:春秋时,楚国的将领屈瑕讨伐绞国打了一个大胜仗。到了第二年,屈瑕又奉命带兵去打罗国。这时,他居功自傲,神气十足。有个将军叫斗伯比,送他出征,见他骄傲自满的样子,在回来的路上对他的马夫悄悄地说:“屈将军这一回一定要吃败仗,我看他走路的时候,脚抬得很高,便知道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心情骄傲,意志不坚了。”后来,屈瑕果然因为麻痹轻敌,遭到了罗国和卢戎族军队的两面夹击,一败涂地,屈瑕自己只得上吊自杀了。
词义:走起路来脚步抬得很高,神气十足。趾:脚。气扬:意气扬扬。形容得意忘形, 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书证:《战国策·齐策三》:“今何举足之高,气之扬也。”闻一多《复古的空气》:“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柳青《一九五五年在皇甫村》:“他的家庭总是和睦的,他的情绪始终正常,既不趾高气扬,也不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