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掀天揭地》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掀天揭地:xiān tiān jiē dì
词源: 宋·辛敩《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 勋业之盛, 掀天揭地。”
词由: 寇准是北宋的名臣, 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他通晓《春秋》三传。宋太宗时, 成为太平兴国进士, 任枢密院直学士。真宗时拜为宰相。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 来势凶猛。王钦若等主张南迁, 避开辽军的锋芒, 但寇准力主抵抗, 促使真宗御驾亲征。真宗委以寇准军事重任, 寇准号令明肃, 迫使辽军嚣张的气焰低了下去, 订立了“澶渊之盟”。不久, 被王钦若排挤而罢去宰相之职。到天禧初年, 真宗又任寇准为宰相, 封为莱国公, 世称“莱公”。辛敩在为寇准的诗集作后序的时候, 从他的政治方面来肯定他的历史功勋, 认为他的功业使宋朝的江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词义: 能把天地翻转。掀: 翻动;揭: 举起。比喻社会的巨大变化,或功业极其伟大。亦作“掀天斡地”。
书证: 宋·冯时行《遗夔门故旧》:“蜀江迸出岷山来, 翻涛鼓浪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 争赴东海相喧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