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民不聊生》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
词源:《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词由:战国时代,春申君黄歇担心秦国会出兵灭楚,就致书秦昭王,劝他同楚国结交,消灭韩魏两国。他在信中说:“你侵占了韩魏两国的许多土地,烧毁了他们不少的宗庙,杀害了他们不少的百姓,这两个国家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即使是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 也是亲朋离散,无法生存。他们同秦国的仇恨很深,如果你不去消灭他们,必定留下后患,因此,你应该同楚国联合起来去消灭他们。”秦昭王采纳了春申君的建议,果然同楚国结成了盟国。
词义:人民无法继续生活下去。聊:依赖,凭借。
书证:鲁迅《集外集拾遗·娘儿们也不行》:“明朝的魏忠贤是太监——半个女人,他治天下的时候,弄得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曹靖华《飞花集》:“三十年代初,在……法西斯暴政下,百业俱废,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