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群起而攻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群起而攻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群起而攻之:qún qǐ ér gōng zhī

词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词由:周公,是周王室的至亲,曾立有大功,因此地位显贵,俸禄也多。这在当时,人们认为他应该享受富足。鲁国的卿大夫季氏,地位低的多,可他的家财竟超过了周公。这时,孔子的门生冉求还在帮助季氏豪聚敛百姓那儿压榨来的财富。这连孔子也看不过了,他对诸门生说:“冉求这小子不是我的学生呢,你们应该打起鼓来,攻击他的错处才是啊。”

词义:大家一致起来指责、攻击他。攻:攻击,反对。简作“群起攻之。”

书证: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十一:“杨谔的回信来,说是这其中一定有人播弄,务要探听明白,群起攻之,方是正办,万万不可忍气受亏,以致以后越发不妥当了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