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夹竹桃

李开先《夹竹桃》咏夹竹桃诗赏析

《夹竹桃·夹竹桃》咏夹竹桃诗鉴赏

李开先

阶下竹抽桃,雨余生意饶。

日留丹灼灼,风散箓萧萧。

鹦逐还疑蕊,鸾栖错认条。

但能长抱节,何必太呈娇!

本诗写雨后夹竹桃花的意趣,别开生面。

开篇两句点明所咏景物与整体环境。首句写出地点与物象,阶台之下,翠竹般的枝叶之间抽出并开放着几朵桃花。次句是整体环境,奠定全篇的色彩基调。一场新雨过后,夹竹桃花更加生意盎然,郁郁葱葱,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向人们展示着欣欣向荣的生命之光,给人以强烈而鲜明的印象。

“日留丹灼灼,风散箓萧萧”二句在前联总写的基础上分写花朵与枝叶。雨后的日光照耀在浥满水珠的夹竹桃花之上,本来就很鲜艳的花朵显得更加红彤彤、光灿灿,明亮醒目。一阵清风徐来,枝叶在风中轻轻拂动,又传出了“簌簌”的声音。这声音,既是风摇枝条所产生的风吹草木之声,又夹杂着雨后水滴随枝叶摆动而落地的声音。两种声音交杂在一起,令人顿生凉意。如果进一步体会,这句诗还有通感的表达方式隐含其中。“萧萧”是风声,声音有大小强弱之分,绝无红绿青紫之别。但由于发出声音的夹竹桃的枝叶是苍翠的碧色,故声音仿佛也是“绿色”的了,而且就连那从枝叶上落下的小水珠也被感觉成绿色的。这就给人一种十分和谐细腻的感觉。可见这个“绿”字用得是多么精采。

“鹦逐还疑蕊,鸾栖错认条”两句用曲笔写夹竹桃花的可爱。前句仍然写花朵,意谓鹦鹉看到夹竹桃花的秀色可餐便把她当作真正桃花的花蕊前去啄食。诗人在这里是活用典故,“啄蕊”当出自晋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中的“鹦鹉慧鸟,栖林啄蕊”一语(转引自《初学记》卷三十,鹦鹉第八)。“鸾栖错认条”也是用典,《毛诗疏》曰:“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鸾与凤并称,是凤的一种,行为高洁,专吃竹实,所以这里说鸾鸟把夹竹桃的枝叶错认为真的竹子了。这样就婉转地描绘出夹竹桃的枝叶与竹极为相似,简直可以以假乱真。这两句诗借助想象之词,运用典故来描绘,以虚写实,突出了其花朵的形状色彩酷似桃花而枝叶又逼真翠竹的两方面特征,容易勾起读者的联想,极大地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两句仍是虚拟分写,进一步渲染其花朵的美丽。只要能够永远保持住坚定的气节,又哪里用得着过分显露自己的娇媚呢? 如仅从表面看,这两句诗有褒扬枝叶而贬抑花朵之嫌,但细品语意,便可悟出这是诗人对花朵盛开现状的赞美之辞。正因为雨后的夹竹桃花太美了,她娇艳夺目,鲜红似火,美得简直令人垂涎,让人忌妒,她使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黯然失色。如果不是美得异常,“太呈娇”一词岂不没有着落了吗? 同时,这两句诗还把夹竹桃花高洁的品格和经久不衰的观赏价值含蓄地表现出来。当秋气肃杀百卉凋零的寒冷季节到来时,她因为具有竹子的枝叶可以“长抱节”,保持不凋的本色;当春光融融百花锦簇的时候,她又有“太呈娇”的艳花可与百花比美争妍,真是春亦美,秋亦美,寒亦可观,暖亦可观。这不正是其它花卉所难兼有的吗? 于此可见,诗人是在高度地赞扬夹竹桃花,只不过是说得婉转一些罢了。

这是一首严谨的五言律诗,在艺术上很值得称道。全诗虚实相映,前半首写实,对雨后夹竹桃花的清新可爱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后半首宕开,运用典故和拟人的手法,进一步赞美其美丽的形象与高洁的品格。另外,诗人在炼字上也颇见工力。“阶下竹抽桃”的“抽”字将花枝从绿叶中穿出的景象写得很传神。“日留”两句中的“留”字和“散”字尤为精妙。“留”字将雨后娇阳照在花上的鲜明效果表现出来,如果无日光,“丹灼灼”则没有根据,因花色在阴雨中也会暗淡的。“散”的作用也很突出,既表现出枝条晃动之景象,又可想见水珠散落之声音,妙趣无穷。同时,两个字一静一动,两句诗一红一绿,动静相间,色彩分明,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对偶妙句。第三联的对仗也很严谨精工。

本诗作者李开先是明代中叶著名戏曲家,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他才华横溢,是“嘉靖八才子”之一,最著名的作品是传奇剧《宝剑记》,但这首小诗也可体现出他的文学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