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分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投入越来越多,可很多家长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性格。很多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孩子的性情是天生的。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性格的生成,很大一部分受到父母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孩子在家里受到溺爱,有东西不懂得与人分享,就会因此养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狭隘性格。

分享是心灵之光,它让我们的人格更加高尚;分享是品德之美,它让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分享是快乐的源泉,它让我们的双手留有赠人玫瑰后的余香。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具有分享意识。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只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在改变孩子观念的同时,在家规引导上,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分享体验。

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提出,我们在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时可以采用“以群治独”的方式。

他曾和记者有过这样一次谈话。

记者问他:“听说您的女儿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女,作为一位父亲,又是一位教育家,您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孙云晓说:“从她读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让她和一名女大学生到东北生活了近一个月。当时,我和她妈妈都出国了,她刚刚10岁,就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报考学校的志愿,都是她自己填的。为了培养她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采取了‘借个孩子去旅行’的策略,在她18岁之前,利用寒暑假时间,带她走了13个省,同时,还带了几个和她年龄相近的孩子一块去旅行。中学她念的是日语学校,从初二开始,她就参与了‘民宿’活动,我们家陆续招待了3批日本学生。高中连续两个假期,她去日本人家里住了一个月,不仅学会怎么合作、交流,日语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联合起来,以群治独,“小家变大家”,这样才能消解独生子女教育的困境。也就是说,扩大孩子交往范围很重要。作为妈妈,应该让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同伴很少,孩子就很难学会与他人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与小朋友一起玩耍,让他在与同伴的交往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孩子总喜欢被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应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方法来告诉他的分享行为是对的。

一方面,父母要尽早纠正孩子的一些“小气”行为,例如告诉他食物要和伙伴一起分享,另一方面,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

总之,妈妈要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的合作、分享能力,让他充分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做对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