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问道

白居易问道

白居易,这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诗坛如雷贯耳的名字。

白居易年幼时身体娇弱,却是个聪明绝顶的神童。长到半岁时,妈妈时常抱着他到屏风前,教他念字看画。生下来六七个月时,小居易就会认“之”和“无”两个字了,这在当时被传为奇闻。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良好的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更为刻苦。在良好的教育下,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学写诗,9岁通音律(即音乐),10岁能解读诗书。

后来回忆起青少年时代的求学情景,白居易撰文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居易白天要去学堂上学,晚上回家还得温习书本上的知识。有了空闲的时间,就在祖父和父亲的教导下作诗,如此刻苦地学习,以至于都要挤出时间才能休息。这样,导致了他身体经常生病,不仅口舌生疮,而且手和胳膊上也长了厚厚的一层茧子。这些刻苦的求学经历,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伟大诗人。

在白居易12岁那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争,父亲便送儿子到越中(今天的江浙一带)避乱。从此,白居易就离开了故乡,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也因此打开了他四处求学的大门。

年轻时候的白居易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依然很好学。他经常到处求教学问。奇怪的是,他每次遇到高人学上几天之后,就觉得师父的学问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高深,于是就离开这位师父去寻找知识更为渊博的人。就这样,他请教过的高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仍然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白居易听说千里之外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他立刻收拾行李,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谁知,禅师在静心修养的时候很少会客,偶尔会出来会见一些有缘人,为他们指点心中的迷津。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白居易决定在附近住下来,一直到禅师会见他为止。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白居易依然没有放弃,等待着禅师的会见。

这一等,就等了大半年。

有一天,忽然有人通知他,禅师终于肯会客了。白居易喜出望外地进了寺庙。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他便虚心地问:“师父,我一直在向人求教如何才能学到更深的学问,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这是为什么呢?”

老禅师淡然地看着他,没有直接回答白居易的问题,反问他:“你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得道吗?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

白居易想了想,还是没有答案,只好恭敬地说:“请禅师为弟子解惑。”

禅师缓缓说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个道理就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么能说是道呢?”

禅师微笑了一下回答道:“虽然三岁小孩也知道,但八十岁的老翁也难奉行啊!这就是道啊,它和你找的学问是一个道理呀。你明白了吗?”

名人箴言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