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的幸福智慧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千百年来,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西方世界人们的现实生活。基督教以其特有的神圣权威来强化社会对罪恶的反对态度,劝人自律为善,提倡博爱、平等、自由、正义等理念,无疑对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同时,基督教中蕴含着大量极其宝贵的幸福思想,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幸福,端正思想动机,远离罪恶,升华境界,通过善的行为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基督教的幸福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平等意识。耶稣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人人都可以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按照善的原则生活,要把所有的人都作为人去看待。真正地理解别人的困难与苦难。任何一个卑微的人都一样是平等的、有尊严的。人人平等,不分阶级、肤色和种族。每个人都有价值与意义。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所做的。”(玛窦福音25:40)“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无疑提高了普通老百姓的地位,使个人意志具有了独立性与神圣性,有助于人际间的互相尊重,有利于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程序。

第二,服务意识。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3~45)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成为领导者,就必须首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担任领导职务不是奴役大众,作威作福,而是要为大众服务,为大众造福,做大众的公仆。为了大众的幸福,即便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辞。耶稣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服务大众的典范。

第三,慈善意识。耶稣劝诫富有的人要“积财于天”,因为每一个人迟早都要面对“钱财无用的时候”。所以要善于帮助那些有急需、有缺乏的人。(路加福音16:9)人若能学会通过周济贫寒“把财宝积攒在天上”,他的心也就在天上,处于一种平安、超脱、卓越的境界。反之,只会埋头在地上积攒财富的人,他的心也就只能在地上,生活在一个守财奴的贪婪、吝啬、忧愁、焦虑、恐惧之中。特别针对富人教训道:“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吩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书6:17~19)

第四,博爱意识。耶稣认为,人类既然是上帝的创造物,因而在人的心灵中有酷似上帝的一面,本身包含着爱的种子。耶稣在最后的日子里曾经说:“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3~35)人能从拯救的忧患中产生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所以只有人类互爱,才能人人享受幸福。这种以博爱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能净化人们的心灵,开阔人们的视野,能促进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基督教号召人们爱所有的人,不但要爱那些对自己有益的人,更要爱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这种价值取向的指导,那么这个人的利他动机就会得到增强,在生活中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就会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第五,实践意识。耶稣认为,如果谁仅有爱的语言,而缺乏爱的实践,仅有尊重自己的弱小兄弟的愿望,但不愿意为他的弱小的兄弟们伸出帮助之手,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基督的门徒。耶稣多次给他的门徒提出过这种要求。所以基督教不是独善其身的宗教,不是空谈与修身养性的宗教,而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宗教。真正的基督教徒以创造价值为天职,以此作为上帝选民的证据。同时,他们反对奢侈享乐,始终过一种圣洁、理性的生活,并将自己的财富慷慨地奉献于慈善事业。

要向需要救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讲道:“宗教和道德是不可或缺的支柱。”“根据理智和经验,不容我们期望在排除宗教原则的情况下,国民道德仍能普遍存在。”美国人始终牢记华盛顿的谆谆教导,所以,基督教在美国一直很盛行,平等、服务、博爱和实践福音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事业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参与。美国有95%的人信仰基督教,他们把上帝看作注视他们一举一动的“法官”,所以,美国人民大多都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热情开朗、乐善好施、富有爱心。在美国,像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大企业家,最后都将自己的财富捐献给慈善机构,用于救助穷人。正是这种善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使美国人更加勤奋、努力、忠于职守、自立自强,这种职业精神力量在推动着美国的发展。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从基督教教义中学到了善的知识,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们认为给他人创造幸福就是增加自己的幸福。

美国也有许多阴暗面:校园枪击事件接二连三,暴力犯罪上升、毒品泛滥,等等。这些阴暗面的扩大固然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两极分化、种族问题等有关,但传统道德对美国青年影响的弱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962年,美国正式将宗教活动从公立学校中分离。与此同时,性解放运动、个性自由运动在美国兴起,年轻人中出现了反传统文化、反基督教道德的浪潮。接着就出现了以家庭解体为核心的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暴力犯罪不断上升、毒品日益泛滥。2012年7月20日和12月14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丹佛枪击案和康州枪击案,分别造成12人和28人丧生。康州枪击案死亡者大多数是5到10岁的儿童。凶手是20岁的男子亚当·兰扎,他先开枪杀了校长,然后冲进其母亲任教的教室开枪,很多遇难儿童都是他母亲的学生。奥巴马当天下午就此事发表讲话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奥巴马称:“过去几年中,我们承受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一次受伤害的是我们的孩子,全国的父母都感到心碎。”剖析原因,学者们认为,犯罪率的上升与暴力文化和各种反传统的新思潮的蔓延直接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近些年来也出现了道德滑坡,犯罪率上升的势头。一些歹徒见钱眼开,顿起杀心,恶性案件频频发生。例如,2013年3月5日17时,长春盗车杀婴凶手周喜军投案自首。噩耗传来,婴儿母亲当场昏厥,全家悲痛万分。两小时后,长春数千市民自发聚集在文化广场,几千根蜡烛在雪堆中点燃,连夜为不幸遇害的小皓博送行。人们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宝贝,别在天堂迷了路,今年的雪特别的大,爸妈的宝贝回不了家,汽车嘟嘟警车呜呜,找你的人忘了怎么哭,叔叔阿姨点起蜡烛,照亮你去天堂的路!宝贝,你睡着了吗?宝贝,我知道你只是不想说话,宝贝别再挣扎,宝贝在天堂长大。

2013年3月2日7时许,被告人周喜军要去应聘单位面试,在等候班车时,他去附近的“为家”超市买水,发现超市主人停放在门口的丰田越野轿车没熄火,遂产生盗车之念。3月4日7时许,周喜军再次来到“为家”超市门口,乘超市主人忙于卖货之机,将车盗走。上车后,周喜军发现有婴儿在后排座上,仍驾车驶往公主岭市怀德镇方向。行驶中,车上婴儿啼哭,周喜军遂停车用手掐住婴儿颈部致其昏迷。后婴儿苏醒再次啼哭,周喜军用布条勒婴儿颈部,直至婴儿死亡。8时20分左右,周喜军将婴儿埋于积雪中。3月5日17时,周喜军得知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寻找婴儿,自知无路可逃,遂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5月27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周喜军在自知无处可逃的情况下投案,虽自首成立,但其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不足以从轻处罚。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周喜军用罪恶的双手勒住婴儿脖子的时候,他不是不知道这是要被判处死刑的犯罪行为。促使他对一个两个月婴儿下得了黑手的原因是:其一,他的心灵一片昏暗;其二,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罪行会败露。一个昏暗的心灵只要意识到自己的恶行无人知晓时,他就会无恶不作。绝大多数犯罪分子都是这样,只要有利可图,只要人不知,什么灭绝人性的坏事都干得出来。他们都错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都会留下蛛丝马迹。他们是自掘坟墓,必将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与周喜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长春市千千万万与孩子家长素不相识的善良的人们,当他们得知孩子丢失的消息后,立即放下自己的事情,四处奔波,帮助寻找孩子;当他们得知孩子的死讯后,他们流下了眼泪,自发聚集在广场点燃蜡烛为孩子送行。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他们的心灵深处早已点燃着一盏博爱的明灯。他们虽然不是基督教徒,但是他们相信灵魂不灭,相信天堂的存在,相信善恶报应,相信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注视,相信只有扬善才能抑恶。一个人只要确立了这样的信念,有没有法律的威慑都不重要,因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再强大的法律威慑都不会遏制他因贪婪恶毒而犯罪的侥幸心理。杀人犯一批接一批地出现,罪犯的后备大军之所以越来越浩荡,原因就在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一样,都是法律扬善抑恶的得力助手。

事实证明,宗教中的伦理观念有利于增进人行善的动机,而行善则有利于增进幸福。圣·奥古斯丁认为,拥有上帝之所以会使人幸福,是因为拥有上帝的人不再有任何匮乏,灵魂处于完满状态,而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在于他的灵魂不完满,灵魂缺乏无条件的善。势必落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醉生梦死,道德沦丧,胡作非为。

让一个人具有仁慈的品格,他就不会产生犯罪的念头;让一个人懂得节制,他就不会丧失理智;让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注视,他就不会心从侥幸。让一个人点燃心中博爱的明灯,他就会给社会带来一片光明,幸福也必将如影随形。

心灵中的善战胜恶才会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