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对待、不分别取舍

无对待、不分别取舍

有人在初入佛学时,如瞎子摸象似的,把“无对待”误解为对任何人、事物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非善恶,一切好的事、坏的事全都任其发生,有的人则以不断地包容坏人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致使生活上很多事情陷入是非不分、错乱无节的窘境。当然也有人以这“不要对待”的论调,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这不仅是气死一群人,也让人对于佛法与日常生活的脱节无法苟同,然而这实在是源自于一场误会呀!

什么是“对待”呢?凡是高下、美丑、好坏、善恶、得失、荣辱、长短……一切相对立名者都叫对待。“无对待”就是各教经论中常看到的不比较、不分别、不取舍、不贪嗔、不好恶、平等心、一视同仁、一体同观……等意思。但这并非叫你对一切人、事物的好坏都不去分别取舍,而是叫你对于内心涌起的那股气血感受,不起好恶知见而已。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外在的人事物一定得分别取舍才行,好比红色与黑色要分得清,高的低的也要分得清,轻的重的也要分得清,好的坏的也要分得清。若是连这些都不分,叫你学好的你却学坏的,叫你取高的你却就低的,叫你往东你却往西,这样社会岂不是大乱了吗?因此要和世人沟通相处,使大家都往有益的方向前进,必定是要分别取舍的。

好比你的小孩出门,你会叮嘱小孩子碰到坏人时要远离,碰到好人才和他交往,对不对呢?或是因为你看到佛经里说不要分别取舍,所以你就告诉你的小孩说:“我们应当不分别取舍,好人坏人不必分,即使是性侵害或杀人的惯犯,你也应该不分别取舍地和他们交往!”你会这样吗?不行的,因为这就好比把小孩送入虎口一样的危险!

还记得某次有一个学员拿着一个红色的东西问我:“这是什么色?”我说“红色”;然后他又拿一个黑色的东西问我:“这是什么色?”我说“黑色”。他歪着眼很得意地说:“老师呀!你还是在分别取舍嘛!黑的本来也不叫黑,红的本来也不叫红,这都是人们的分别知见而已!”我说:“是呀!但你怎么向人说明这两种颜色呢?”他说“只能用看的呀!”我说:“那电话中你怎么说明这两种颜色的差别呢?”他说:“你又说‘这两种’!你又在自生分别!”

唉!我听了好伤心,这个人怎么把“不分别取舍”误会到这种地步呀!他的头脑已经完全打结了呀!若是这样的狡辩叫不分别取舍,佛法岂不是与生活完全脱节了吗!这种无知的不分别取舍,不仅无法让任何人受益,反而使整个世界错乱不已!难道这真是佛法的本意吗?

什么才是各教经典中的不分别取舍呢?实际上这个不分别指的并非脑中的意识去分别黑白或高下,而是指你内心中那个贪嗔好恶的情绪感受。虽然脑中的思考也叫“意”(佛家叫第六意识),而内心的情绪感受也叫“意”(佛家叫第七意识……末那识,也就是“黄庭”),这两者虽然都会发出“意思”,但内心“好恶感受”的情绪力量,可要比脑中的表意识要厉害得多了!

一直以来,当脑中的“表意识”与内心的情绪冲突时,常常都是情绪获胜的,好比你的脑袋明明知道什么事是不该做的,但当内心的贪爱化成情绪感受的冲动时,你还是照做不误!或是你的脑袋明明知道什么事是应该做的,但当内心的厌恶化成情绪感受时,你却放着它什么也没做。这充分地证明,表意识是以内心为主人的,表意识常常是依着内心的好恶知见在跑的,内心好恶的情绪冲动,其力量远比脑中的意念要大得多。

当然你的表意识偶尔也会获胜,但那时内心大多是压抑不快的。这种状态下,你的内心随时都处在蠢蠢欲动的状态中,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也就是说,佛经中的分别取舍指的是在你的内心(黄庭方寸中)产生贪嗔好恶的情绪冲动时,才叫分别取舍,而不是脑袋想到什么就叫分别取舍。因为不论脑袋想到什么高下、美丑、好坏、善恶、得失、荣辱等情节,只要没有引发好恶情绪上胸膛,你依然还是清静理智的。但当情绪一上胸膛时,既使你不断告诉自己要放下!不要分别!但依然欲清静不得清静,依然还在分别取舍中的。

因此“对待、分别、取舍”指的并非脑中分别黑白长短的意念,而是指情绪中对于你我、得失、荣辱、善恶等的计较与挂怀。说得简单一点,“对待分别”指的不是高下、得失等这些对待的名词或想法,而是指当下内心所显现的“好恶感”。

这个好恶感就只发生在人们情绪来袭的当下,而情绪所发生的地方就称为你的内心,内心这一方寸就是老祖宗所说的黄庭,其位置就在胸膛两乳的正中,深度约皮下两三寸的地方(这一点则需要一些时间的自我观察才能确定,《黄庭禅初阶课程》所阐明的正是这个主轴)。当黄庭内的气血发生变化时,就是大家被情绪盘踞控制的时候,也就是大家好恶分别的知见最为炽热翻腾的时候!

好啦,主轴越来越明确了,什么是无对待、无分别取舍呢?总归一句话,就是没有好恶而已啦!而所谓没有好恶,指的不是头脑不能想到对待的名词,也不是嘴里不能说对待的字眼,也不是不能做分别取舍的事,也不是不能有喜怒的情绪表现,而是在情绪发生的当下,面对胸中涌起的那股能量气血,还依然保持不贪不嗔的正见!这便是无对待、无分别取舍的当下了!

为什么可以对着胸中的气血不贪不嗔呢?由于情绪本是一股翻腾的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的真相只是一股流动的气,它不怎么流动翻腾,本来都没有贪嗔好恶的意义存在。就像空中的云,不论用什么形式去飘动,都不代表任何好恶的意义是一样的。既然能量本不代表好恶,那就应该用不代表好恶的真相来看它,这才是一个觉者的正见,若离开这个正见,都叫“无明”了!

因此当情绪涌起时,只把情绪当成无意义的能量看,不要把能量当成情绪看,那么当下能量就像空中飘过一阵风或一片云一样,仅仅只代表一股畅然的能量,它要用什么形式存在都可以,再也没有什么好坏的意义。

既然那股能量不再被你解读为好、不好、舒服、不舒服等意义,那么你大可不必奔忙在抵抗它、消灭它、转移它的努力中。你大可静静地看着它发生,任其自然地生起灭去,就像享受着清风,看着浮云的变化般,坐看云起云灭,不必有任何的防备,也不会被它控制,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因为此刻它在你的内心,早已不代表任何好坏的意义。这个功夫若在情绪能量升起时就做得来,当可称赤子了。

所谓赤子心就是这个,赤子并不是没有情绪,但组成情绪的那股能量还未攀附任何高下荣辱的好恶知见,因此赤子即使在情绪已发的当下,依然不被气血所控制,他们总是悠游自在地享受于其间,一副收放自如的样子。这也正是《中庸》所谓“喜怒哀乐发而中节谓之和”的境界。“和”就是无分别的效验,无分别就不必害怕它的发生了!不怕它发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收放自如了嘛!

说起来容易,但可别以为要做到这样很简单!情绪控制所追求的,也不外是这个不分别取舍的不二心法而已。不二就是无对待,这个不二心法难就难在情绪的当下如何无好恶呢?情绪的当下如何发而中节呢?中了什么节呢?中了不分别取舍的节!下次当你的情绪来袭时,检验你自己面对胸中涌起的那股热血时,能不能任它自来自去?能不能静静地看着它发生?能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胸中所有的能量变化?能不能在它发生时丝毫不攀附贪嗔好恶的知见?就知道自己无分别取舍的功力究竟如何了。

而这个“不分别取舍”的功夫,也正是黄庭禅修的主轴所在了。经历两三天的观照与练习,帮助学员们正确地聚焦,把注意力直指黄庭一方寸的地方,观照内心所有细微的发生,了解那一点点能量变化对你造成的控制,并且引导你做正确的练习,浅尝在动荡的情绪气血之下,如何是不分别取舍的正见,这也正是佛陀“直指人心”的主轴所在。

好了,前面为了解开“无念”而谈到“无对待”、“无分别取舍”的话题,现在你已经了解什么是无分别取舍了,无分别取舍就是对内心气血不攀附好恶的对待知见,既然在气血上没有好恶的分别,就不会被烦恼绑架带走了。没有烦恼的侵袭,不论你的头脑想到什么,或身中感受到什么能量变化,对你来说都是自在的,都是收放自如的。当下这些知见都叫无念。无念也就是无分别取舍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