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不明情势时,不妨运用模糊语言

辨不明情势时,不妨运用模糊语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某人向你征询意见,而你又不明白事情真相,或者不愿意表明自己的立场,看不清事情发展的方向时,你就不妨运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机应变时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采取合理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做出隐晦的、含蓄的、间接的表态。它的特点就是不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婉转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者无法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

李勣是唐朝初年的大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勣任司空,他为人善于应变,行事异常谨慎。

高宗李治想要立太子,然而由于王皇后膝下无子,但是作为嫔妃的武则天却有儿子,于是高宗就王皇后的废立之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进谏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亲自为陛下娶的,先帝临终前拉住陛下的手对大臣们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臣心中早已经记下了这句话,至今言犹在耳,再者说,满朝文武并没有听说王皇后犯下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就将她废除呢?如果陛下一心一意要变更皇后的话,臣也恳请好好选择天下的望族,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曾经跟随过先帝,这件事天下人皆知,天下众人的耳目,又是怎么能够遮挡得住的呢?”

韩瑗、来济也上书李治,他们的意见和褚遂良都保持一致,力主不选武则天,但高宗听不进去。

后来,高宗问李勣的看法,李勣生性谨慎,不愿引火烧身,心想:“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如果自己超越本分妄自发表意见,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与性命有关。自己同意废除王皇后,假如不成功,就会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则天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

李勣想到这里,于是含糊其辞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听了这番话之后,高宗下定了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并且马上废除王皇后,紧接着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许敬宗排斥那些当初不同意立她为皇后的人,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贬逐,或者被诛杀。而李勣则因为自己模棱两可的态度,避免了一场大祸,而且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让他去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有时候,当问题尚不明朗,如同罩在云雾里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查看事情的真相,或者看看事态以及周围形势的变化之后再做决定、下主张。不要把话说死,能够给自己留下一个慎重考虑、认真决断的余地。假如你把话当场说死,而事情并没有朝着你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的话,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威信和声誉,也会对你的人际关系以及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做个老好人,也不是说凡事都得把话说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该明确表态的时候,就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态度。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到哪些问题适合采用“模糊表态”的方式?又该怎样掌握“模糊”的分寸呢?

1.当事态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时

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需要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有的时候这个演变过程需要非常久的时间。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的初期,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显露出来,没有水落石出的时候,这就难以断定它的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时间来等待、观察、了解、研究,所以,不可信口开河,贸然行事。

2.当受情势所迫时

有些事情,我们碍于某种关系或者某种情势,不便把话说明的时候,就可以说:“这件事比较棘手,让我看看再说。”这样就给自己以后的态度留下了转折的余地。有些圆融的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会引用一则寓言故事或一则笑话婉转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直接做出回答,这样能让对方去思考、去寻味。这种人可以说是“模糊表态”中的高手了。

3.当不了解对方时

这里我们以谈恋爱为例,如果你与对方互不了解,就可以运用“模糊表态”的方法:小刘和小宋两人都是性格内向的人,而且平时很少接触异性,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之后,他们两人相识了。初次见面,双方都对对方有一些好感。接下来是两人交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试探。幸好他们俩都懂得初次交往的表态艺术,因此谈话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分别的时候,小刘对小宋说:“我对您的印象总的来说不错,希望以后能进一步了解。”

小李也微笑着回答:“我和您的感觉一样。”

在这里,双方运用的都是模糊语言,既表达了继续交往的想法,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双方都很满意,这也为他们两人今后的进一步交往奠定了基础。

另外还有很多情况需要我们模糊处理,这需要你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总之一句话,不要贸然开口,不要贸然行事。学会模糊表态的方法,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