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得太满,是做人的大忌

话说得太满,是做人的大忌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不要做得过了头,否则就很难收场。说话也是这样,对于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就不要打百分百的包票,因为中间可能会发生种种意外。所以,说话的时候要留有空间,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

有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待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这位年轻人说:“我迟早会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能够溶解一切物品。”接着,爱迪生反问他:“既然这种溶液能溶解一切物品,你打算用什么器皿来盛放呢?”

年轻人之所以无言以对,就是因为他把话说得太满了,正如我国古代那个“自相矛盾”故事里的人一样,让自己处在尴尬的境地难以摆脱。如果这个年轻人不那么夸大,将“一切”换为“部分”,爱迪生就不会去反驳他了。

说话不留有余地,就相当于断了自己的退路。所以,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要留有一点回转的空间,留有一点容纳“意外”的空间,给自己留出一条退路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复杂多变的,事情并不会全部都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任何人都难以预料到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过早地将话说死,不留有余地,就可能出错,这无异于打了自己的脸。

小张和小李大学时候都在电子工程专业学习,而且在宿舍里是睡上下铺,关系非常好。毕业之后,他们俩各自回到了家乡所在的城市工作。

一次,小张去小李的地方出差,顺道就去看看小李。老同学一见面,感到格外亲切,两人找了个小酒馆一边喝酒一边叙旧。几杯啤酒下去之后,小张发起了牢骚,说自己在单位做得不舒心,上边的人往下压,下边的人往上顶,人人都想着攀升到更高的位子,而且待遇也很差,自己想出来单干,注册一个小公司,凭技术吃饭,前景十分看好,只不过资金是个大问题。因为父亲去年生病,花了不少钱,也向家里的亲朋好友伸手借了不少,现在不好意思张口,真是没有办法啊!小张听了,顺口说道:“有兄弟我呢你怕啥?还能让这点儿小事难住了。”小李听了大为高兴,两人趁着酒兴豪饮到半夜才回到各自的住处。

第二天酒醒之后,小张想起了昨天向小李承诺的事情,发现借钱这事儿太难了,自己要买房结婚,本来就背了块巨石,现在头脑一热又给自己揽上了一档子事儿。无奈之下,他只好给小李打电话,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可是小李听了后却不满意,指责小张明明已经答应好的事情,现在又推三阻四,分明是有意推脱,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做朋友。多年的交情,这时就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这就是把话说得太满而让自己陷入窘境的例子。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是将气球灌满了气,再灌气球就要爆炸;又像是杯子里放满了水,再注水就要溢出来了。当然,有人敢于拍着胸脯打包票,同时也能够将事情做得圆满。然而凡事都有意外,事情总会发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能够人为控制的,也不是可以预料的,所以任何事情都可能有变故,话不说得太满,就是为了给“意外”留下一个空间。

如果说话留有余地,就不怕事情出现“意外”而致使自己难以下台,因而能够从容转身。所以,那些聪明人在询问别人时,经常用一些宽松的字眼,比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有回旋的余地。他们之所以不会一锤定音,就是为了留有一点空间容纳“意外”;假如一句话将事情说死,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出尔反尔了吗?

所以,首先,对于别人的请求,自己可以答应接受,但是不要信誓旦旦地向别人打包票,而是应当采用“我尽量,尽最大努力”的字眼。

其次,与人交恶的时候,不要恶语相向,更不要说今后“势不两立,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话,不管你是对是错,最好是闭口不言,因为没准在什么时候就能够用得着对方,那时候双方合作时都还有些“面子”。

最后,不要随便对人妄下评断,不要说“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许你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没准哪一天就麻雀变凤凰,骄傲地翱翔于天际了!

说话不留有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你无法承受的。与其与自己较劲儿,不如多用一些缓和语气之类的说话方式。因此,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讲得太满,要收放自如,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平衡,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