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浮躁,学会等待时机

丢弃浮躁,学会等待时机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头口渴的驴子的故事,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善于等待有着怎样的意义。

有一头驴,在固定的时间走到河边饮水。可是这个时候水里的鸭群扇动翅膀,正在开心地玩耍。它们嘎嘎地叫着,互相追逐,结果把水搅得混浊不堪。

驴虽然渴得难以忍受,但是它滴水不沾,走到一边,开始耐心等待。

最后,鸭群平息下来,爬上岸,慢慢腾腾地走远。驴重新来到河边,可是河水还很浑。于是,驴又悻悻地走开。

“妈妈,驴为什么不喝水呢?”好奇的小青蛙对驴的举动很困惑,“它已经两次走到河边,可是连一口水也没喝就走了。”

青蛙妈妈回答道:“驴宁愿渴着,也不沾一口脏水。它会耐心等待,直到水变得洁净,变得清澈见底,才肯饮用!”

“哎呀!驴怎么这么固执呢?”

“你说的不对,孩子,与其说它固执,不如说它有耐心。”青蛙妈妈解释说,“驴善于等待,所以能够喝到清净的水;如果它缺乏克制能力和忍耐力,就只能喝浑浊的脏水了。”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驴非常的口渴,但是它却没有急着去喝脏水,而是用一颗平静的心去等待。我们应该从这头驴的身上学会坚忍的品质,要明白成功是需要有所等待的,而不是急于求成。一个人要想办成一件事,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极好的耐心是不行的。学习是这样,工作和做事也是这样。

王猛出生在青州北海郡剧县,年幼时因战争动乱,他随父母逃难到了魏郡。在王猛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过后赵的都城——邺城,这里的达官贵人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唯独有一个叫徐统的见了他以后非常惊奇,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徐统召请王猛为功曹,可是王猛不仅不答应徐统的召请,反而逃到西岳华山隐居起来。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应该干功曹之类的事,而是应该去帮助一国之君来干大事,所以他隐居在山中,静观时势变化,等待机会的到来。

公元351年,氐族的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王朝,力量日渐强大。公元354年,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击败了苻健的军队,把部队驻扎在灞上。王猛身穿麻布短衣,径直到桓温的大堂求见。桓温请他谈谈对当时局势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边把手伸进衣襟里去捉虱子,一边纵谈天下之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十分惊奇,他对王猛说:“我遵照皇帝之命,率10万精兵,号称正义之师前来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以安天下。可是,关中豪杰却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说:“您不远千里来讨伐敌寇,长安城近在眼前,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来,大家都揣摩不透您的心思,所以才不来。”

桓温沉默良久。王猛的话正击中了他的要害,他的打算是,自己平定了关中也只能得个虚名,而实际利益是归朝廷所有的,与其消耗实力,为他人做嫁衣裳,还不如拥兵自重,为自己将来夺取朝廷大权保存力量。

正因如此,桓温更加认识到王猛的非同凡响,便道:“这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后来,桓温退兵了,临行前,他送给王猛漂亮的车子和优等的马匹,又授予王猛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随他一同南下。但王猛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继续隐居华山。开始的时候王猛的确是想借桓温这个机会来干一番事业的,但是他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之后,认为桓温不是甘心久居人下之人,迟早会反叛朝廷的,但是以桓温的实力未必能够成功,自己在桓温手下很难有所作为。

桓温走后的第二年,前秦的苻健去世,继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苻生。苻生昏庸残暴,杀人如麻。苻健的侄子苻坚想除掉这个暴君,于是广招贤才,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听说了王猛的名声,就派尚书吕婆楼去请王猛出山。苻坚与王猛一见面就像知心的老朋友一样,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双方的意见不谋而合。苻坚觉得自己遇到王猛就像三国时的刘备遇到了诸葛亮,王猛觉得眼前的苻坚才是值得自己一生效力的对象。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公元357年,苻坚一举消灭了暴君苻生,自己做了前秦的国君,而王猛成了他手下的得力助手,任中书侍郎,掌管国家机密,参与朝廷大事。王猛36岁时,因为才能突出、精明能干,一年之中连升了五级,成了前秦的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为苻坚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杰出政治家。

王猛没有为了求取富贵荣华而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他懂得韬光养晦,更有一颗隐忍等待的心,终于遇到了明主,也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总之,只有善于等待时机,你才不会错过时机,只有懂得积蓄能量,终有一天你会蓄势待发,一飞冲天。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到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丢弃浮躁的心理,磨炼自己的意志,韬光养晦,这样才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