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慧击败困难
明宪宗时,有一个在宫中唱戏的小太监,名叫阿丑。他善于幽默,聪明灵活,常常逗得看戏的皇亲国戚捧腹大笑。虽然他只是一个为皇族演戏解闷的小太监,但却秉性耿直、嫉恶如仇。
宪宗当时昏庸无道,信任欺上瞒下的太监汪直,并任命他为西厂的总管。汪直掌握了大权后,不分昼夜地刺探官民的动向,还常常牵强附会,胡乱定罪,被他投进大牢的人不计其数。一时间民怨沸腾,朝廷诸臣却敢怒不敢言。
皇上不但觉得汪直对自己忠心耿耿,极力重用,而且对巴结汪直的左都御史王越和辽东巡抚陈钺两人也宠爱有加。这两个官员依仗汪直的权势专横跋扈、尖酸刻薄,不但不择手段地排挤和他们意见分歧的朝臣,还陷害了不少正直刚烈的大臣。
由于这三个人,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个个人心惶惶,国家一片纷乱。许多一心为国的正直大臣向明宪宗进谏,揭露汪直三人的专横,陈说他们权势过重的危害和仇怨众多的严重性。可是皇上对此却充耳不闻,觉得是其他大臣对自己的忠臣心生嫉妒、蓄意诽谤。
因此只要有前来劝谏的大臣,他都断然拒见或者厉声呵斥。阿丑早就对汪直等人心存不满,但见到诸大臣直谏不行,反而碰一鼻子灰。他于是决定寻机委婉地劝谏宪宗。他费尽心思编排了两出戏目,一直等着皇上前来观看。
有一天,宪宗正为大臣们上奏弹劾汪直的事情心烦,为了散心就前来看阿丑演戏。阿丑兴致勃勃地表演第一出戏,转眼间他就从一个太监变成了一个酗酒者。
这个醉鬼跌跌撞撞地四处走动,指天指地地谩骂。另外一个戏子上台了,他扮演的是一个过路人。只见过路人慌忙上前,搀扶着醉鬼,说:“某官到了,你还在这儿游荡,是大不敬啊!”
醉鬼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过路人又对他说:“御驾到了!我们赶快让道吧!”
醉鬼依然谩骂不止,不理不睬。
过路人又说:“宫中汪大人到了。”
醉鬼立即慌了手脚,酒也醒了大半,紧张地环顾四周。过路人好奇地问:“皇帝你尚且不怕,还怕汪太监?”
醉鬼慌忙捂住过路人的嘴巴,低声说:“不要多嘴!汪太监可不是好惹的,我怕他!”
宪宗看到这里不禁紧锁眉头,若有所思,一会儿就离开了。第二天,皇上又来看戏,并且点明要看阿丑的戏。阿丑按照自己的计划把排练好的第二出戏搬上了戏台。
这一次,阿丑竟然装扮成汪直,穿上西厂总管的官服,昂首挺胸,左右各拿一把锋利的斧头。只见“汪直”在路上行走,其态如螃蟹,四处横行。又有过路人问:“你走个路还拿两把斧子,不知有何用处?”
“汪直”立即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说:“你何以连钺都不认识,这哪儿是斧!分明是钺!”
过路人又问:“就算是钺,你持钺何故?”
“汪直”扬扬得意地笑道:“我今日能大行其道全仗着这两钺呢,它们可不是一般的钺!”
过路人好奇地问:“不知它们有何特殊之处?您的两钺为何名?”
“汪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孤陋寡闻,连王越、陈钺都不知道吗?”
宪宗听后哈哈大笑,心中暗自讥笑自己:你也是孤陋寡闻啊!看罢戏,宪宗立即下达诏书,撤去汪直、王越和陈钺的官职,谪贬外地。
事不可以径成者,必以巧。阿丑只不过是一个唱戏的,根本没有在皇上面前说话的权利,也没有机会。可是,富有正义感的他却巧妙地借助戏剧舞台,发别人不敢发,言别人不敢言,给予明宪宗一个警告,最终除掉了奸臣,可谓忠勇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