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到晚年:勤无忧,豁则达
勤无忧,豁则达
《论语·季氏》有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年盛之时气壮山河,喜争强斗胜、哗众取宠,以彰己英雄本色,但凡拿捏有度,也不是什么要不得的事情。唯惧老迈,耄耋之年,对生活失去了目标,便毫无原则地随遇而安,知足于夕阳无限好的老迈当中,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却是老年人应警惕的事情。
季羡林先生在《志虑心物》中谈到自己时说:“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纵到晚年,仍旧保持着每天凌晨四点钟便起床读书的习惯,他书房里的书籍可以从地板上一直堆到天花板。他说:“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人到花甲古稀,切不可望鬓兴叹,应当有老当益壮的气魄、盛年勤而暮年更勤的心态,远烦忧,好豁达,这才是自在坦荡的活法。
勤无忧
萧红的《最末的一块木柈》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虽然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值得仔细品味。季羡林先生说:“只要有一口气,就得干活。”一寸光阴不可轻,人最怕无所事事,什么也不干。季老还曾谈道:“如果非让我讲出一个养生秘诀不可的话,那就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后来,季羡林先生因为身体原因,开始频繁住院,大家都很担心他,可季老却从来不把自己当作重病号。从住进医院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办公室挪到了医院。按照医院里的日志安排,每天上午应当是病患的诊疗时间,可季老怜惜一天之计在于晨,因此输液绝不扎右手,因为要握笔书文,无所谓写多写少,于是《病榻杂记》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写了出来。
季羡林先生如此笔耕不辍,正是怕光阴虚度,怕晚年的时光在蹉跎中囫囵而逝。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啊,只要不死就得活着。”究竟是如何个活法,这是我们自己需要思考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老但要心不老,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不要向年纪低头,惯于勤奋,则无忧无虑,黄昏自然无限好。
豁则达
季羡林先生说:“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人到迟暮之年,世间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多已尝尽,无所谓凄凄惨惨戚戚,更不必自戕痛楚,只要放开胸襟,心态豁达,很多烦杂便会烟消云散,海阔天空。
季羡林先生在《志虑心物》中说:“人生是一首诗,微笑着对它,拾取点点诗意。”你朝湖水微笑,湖面也向你微笑,何为潇洒,如此便是潇洒。年迈并不是山穷水尽,相反恰是柳暗花明,不再去斤斤计较人生中的得与失,正是逍遥自在的活法。
但凡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人的心态便能平衡。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不惧发疏,不怕体衰,心若年轻,人便永远都是壮年;日照晖晖,谈何夕阳,生命永远都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