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哪里特别:
警惕销售陷阱
很多人在商场购完物结账时从不看小票,等走在回家的路上才犯嘀咕——怎么花了这么多钱,商场不可能算错账啊……等拿出小票细看时,才发现很多商品的价格并非是自己原来在货架上看到的价格,并非是所谓的特价商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折”商品却按“原价”收费,到底是自己眼花了还是被商家灌了“迷魂汤”,现在就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让你看清商家玩的那些“躲猫猫”游戏:
1.“特价”商品照样按原价结算
明明是“特价”商品还按原价结算,这不是故意欺诈吗?如果你发现得早,赶在结算之前,收银员会以“工作人员贴错标码”、“货物放错货架”或者“你看错了”等为由,来敷衍你。但是如果你发现得晚,过于相信电脑的零失误率,也不太留意结算时的销售小票,等你反应过来再去商场理论时,商家往往会以“特价活动已经结束,现已恢复原价,只是标价牌还没及时更换”为由,拒绝返还差价。
2.故意以“打折”商品诱惑消费者,实则仍是原价甚至比原价还高
节假日、换季时各大商场的打折、优惠、购物抽奖的广告扑面而来,吹得你头晕目眩,吹得你直掏腰包捡“实惠”。“买100送60”、“买300减100”、一折区、二折区、三折区……服装店贴满了各种醒目的“黄条”,告诉你他们在“挥泪大甩卖”,只剩“最后三天清仓”了,错过这个“庙”你就再也捡不着这样的“实惠”了。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在商品上贴上“原价4000元现价1000元”之类的方法达到促销的目的。一个服装行业的朋友就曾经自吐苦水地说:“没办法啊,现在大家都搞这样的噱头,消费者就喜欢看这样的字眼,我们这样写也是为了生意好啊,哪有不赚钱的生意……”是啊,哪有不赚钱的生意——这才是商家打折真正的目的所在——打折=利润,减价实为涨价。
3.将原价商品故意标为“特价”出售
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商家将一些原价商品故意标示为“特价”商品售卖,并以“特价商品概不退换”来制造假象,让消费者相信这是最省钱的“白菜价”,要不赶快抢这块“肥肉”很快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等你花了这“白菜价”后,你才发现其实这“白菜”水分太多,物所不值。但是商品一旦出售“概不退换”,消费者是捡便宜还是吃亏了,也只好如此了。
4.将“打折”区域中摆放原价商品来混淆视线
很多超市经常在醒目位置设置“特价”区域,堆放一些特价商品,但同时也将一些原价商品放入其中,消费者一般不会仔细查看每件商品的标签,等到结算时才发现所购买的“特价”商品其实是原价商品,但由于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等待结账,也只好自咽苦水地买下,只怪自己没有仔细看清楚。
有些商家就是摸透了消费者这些心理,借“打折”、“减价”之名,行“欺诈”之实。当我们兴高采烈地花钱时,却不知不觉地投资了零售业、服装业……不知不觉地沦为了一个商品奴。
花了钱,我们是可喜,还是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