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生活的体悟

唐朝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隐者的弟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去了哪里呢?就在此山中,但不知道在山中的哪个地方?这首短诗的可爱,就是人在山中,但是不知在山中的哪里?有一种若即若离,似有还无的感觉,洋溢在字里行间。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人一辈子不曾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地方,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浪迹天涯,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人在他乡异地,而心灵的寄托、归属又在哪里呢?会是一直抱持作客他乡的感觉呢?或是随时融入客地,把他乡当故乡呢?

随着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很多人为了工作、学业、家庭,往往需要告别故里,远赴异国他乡。生活的漂泊,也许充满新鲜好奇,也许充满无奈寂寥,生命的终极意义,到底为了什么?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像是“云深不知处”,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人生是一道难解的谜题,在百年的岁月中,从懵懵懂懂的幼童开始,人就不断地在追求,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富足、更欢愉。求学、工作、组建家庭,每个人依自己的因缘、生活条件与能力,终其一生,奔波劳累,像潮水的起伏,得失互见。生、旦、净、丑,演出历史与兴衰的戏码;喜、怒、哀、乐,谱成人生的乐章。

佛教《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的一生常被外在的、有形的东西所迷惑,而看不见内在的、无形的本性与生活。凡是存在的都会消逝,只是迟早而已。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障,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当年派人到海上求长生不死灵药,而今安在?春秋时代,齐景公登牛山,见齐国山河景色优美,感叹人如果不死多好,旁边两位臣子附和说,不只国君不想死,臣子也不想死。晏婴说:他看见一个懦弱的国君,两个谄媚的臣子,人如果不死,齐景公那有机会当国君。一个普通老百姓每天担心农作都烦不完了,那还有空闲想到生死的问题。

《西游记·悟空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邈邈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名也空,权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人生要非常豁达开朗,醒悟“好梦由来最易醒”的道理,人生最可贵的,不是得不到或是失去的事物,而是把握当下,活在现在。没有比当下、现在更真实的东西。

一般人提到“四大皆空”,以为就是指“酒、色、财、气”。其实在佛法里指的是创造宇宙生命的“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因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有色界皆从四大造作因缘聚集发生,既然四大皆空,所有知觉、受、想、行、识,当然也是虚妄不实。我们常常以虚为实,乱假为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的许多人、事、物、花、鸟、虫、鱼,这些因缘具足而有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变。说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淡定的人体悟这个道理,就能看淡、看破、不贪、无求,不与人争是非。

唐朝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谕诗,以“金缕衣”和“花”为喻,告诫世人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辜负青春短暂,有钱可以买金缕衣,却买不回青春年少。树上有花可以摘取就要去摘取,不要等到花已凋零殆尽,才去折取空枝。人的一生追求的正是快乐多一点,遗憾少一点。不要在临死之前,还有许多遗愿末了。李白《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经典名言,含义深远,不只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今朝有酒今朝醉,欢乐在今宵,及时狂欢取乐。李白的诗旨,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人生短苦,一方面勉励世人要善待自己,不要太苛责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苏轼《安风波》词:“莫听空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欲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苏东坡有一天午后出门,突然遇到一场大雨,没有带雨具,也不急着躲雨,只有一件蓑衣,不惧料峭春风。人生就是要如此潇洒、坦然,随遇而安。人生的境遇很难预料,有风和日丽的时候,也有狂风暴雨的日子,不管是晴天或是风雨,总要坦然面对,“晴天雨天都是天,心情好,天天都是好天。”我们要学习苏东坡通达自适的个性,一件蓑衣就可以走遍天涯海角。

年过六十,已知夕阳西下,夕阳虽美,只在片刻。年过六十,不禁频频回首前尘。得也罢,失也罢,都已过去,只能追意。过去是杂念,未来是妄想,只能把握当下,珍惜今朝,就算要迎着风,迎着雨,也要勇敢向前。

年少轻狂,中年为工作、家庭打拼,有欢笑,也有哀愁,编织成一幕幕难忘的经验。努力过好当下,双手不会是空的,回忆过去,虽然谈不上丰功伟业,日子倒过得很踏实,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教学、服务、研究,都略有成绩,可堪告慰。

王维《终南别业》时:“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人过六十,该是退休的年龄,不应该再汲汲营营,追求世俗的功名富贵。我很羡慕王维中年之后一心皈依佛门,无心世事,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任情散步,走到水流的尽头,悠闲地坐下来,抬头仰望浮云在天上飘游。这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正是淡定的人对生活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