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国粹——京剧》赏析

国粹——京剧

【点睛之笔】

京剧,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被称为国粹。

【经典解读】

“京剧”之名始见于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但其渊源可追溯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而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于是就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为徽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道光年初,先后又有着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搭入徽班演唱。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融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诞生奠定了基础。

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京剧讲究唱、念、做、打、舞,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