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

季先生语录:

我现在的心情也平静得很,是在激烈活动后的平静。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老了时,大概有两种反应:一是自伤自悲,一是认为这是自然规律而处之泰然。我属于后者。

季先生为人处世,不仅谦和明澈,而且恬淡平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先生的一生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纵然如此,他还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泰然自若。因此,季先生才能专注于他的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才能拥有今天的卓著成就。

季先生说自己的第二个创造高峰是在他八十岁的时候,这与一般的学者不一样,对于大多学者来说,八十岁应当是功成名就,抽身而退,安享晚年的时候,而季先生则正好相反。1981年,季先生开始撰写《糖史》这部著作,最终于1998年完稿。整部著作长达七十三万字。

《糖史》是季先生的心血汇聚成的著作,试想,对于早已深谙人情世故,经历过风风雨雨,又已步入晚年的季先生来说,若是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怎么能够专注于这样的研究之中?

所以说,人生在世,不论遇到什么事,也不论做什么,我们都应当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不至于终日惶惶不安,担心这,害怕那。诚如前面反复强调的,真正的人生是充满缺憾的。也诚如古人所感慨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说,人生几十年,大风大浪是不可避免的,而小忧小伤更是家常便饭。

例如,工作上,我们可能因为大意而出错,导致被炒鱿鱼。学习上,因为不仔细不认真,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样的不如意含有比较大的主观因素。

而纯粹因为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困境也不鲜见。比如,天灾人祸。像季先生在十年浩劫中所经历的那些折磨,也属于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困境。

世人常感慨,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太计较?不如秉着一颗平常心,凡事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认真过好每一天,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即可。不然,终日为一时的“风雨”而沮丧,而彷徨,而忧伤,甚至绝望,又有什么用?难道这样,问题就会自己解决吗?抑或这样,别人就会帮你解决问题?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长此以往,不仅解决不了眼下的问题,还可能会丧失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信心,得不偿失。

所以说,人生中,凡事面前,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塑造一个良好的心态。譬如名利,得而不大喜,失亦不大忧。要知道,诚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得也必有失。保持平常心,才能知足,才能从容淡定地应对人生中的风浪,才能处变不惊。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才能如季先生一样,在逆境中,亦能想得开,看得透,成为一个有所专注,有所成就的人。

在一个寺庙中,有一个小和尚看到三伏天时寺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于是小和尚跑去告诉师父,并且建议师父说:“师父,师父,您快撒点种子吧!不然,草地都秃了。”

师父笑着对小和尚说:“不着急,不着急,随时。”

终于拿到了种子,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小和尚跑到草地上,认认真真地播下了种子,谁知,一阵风起,撒下去的种子,很多都被吹走了。小和尚急忙跑回去告诉师父说:“师父,师父,不好了,很多种子都被风刮走了。”

师父平静地说:“没关系,吹走的种子发不了芽,随性。”

小和尚又跑回去看自己刚播下的种子,结果发现,在草地上觅食的鸟儿吃掉许多种子。小和尚又匆匆跑去告诉师父说:“师父,师父,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说:“怕什么,那么多粒种子,鸟儿吃不完,随遇。”

半夜,被狂风暴雨惊醒的小和尚跑到师父的房间,哭着对师父说:“师父,师父,这下全完了,种子全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答:“哭什么?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呀,随缘。”

数日后,在寺院练武的小和尚蓦然发现,昔日枯黄的草地又绿起来了,连他没有撒种子的地方也长出许多绿苗儿来。小和尚高兴极了,跑去告诉师父说:“师父,师父,快来看呐,种子都发芽了,草地又长出来了!”

师父镇定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这则故事中禅师所表现的智慧,不恰恰同季先生的心态一样吗?可以说,他们都是生活的智者,都懂得凡事要顺其自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的这种智慧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唯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从容而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诸事,才能如季先生那样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才能像上述故事中禅师那样不因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情。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